搬遷公告
親愛的喜愛芯儀的朋友們! 我們部落格搬家囉~~ 請到新的部落格閱讀 http://juliavc.tw/blog 未來會在新平台繼續發文, 請大家繼續支持唷~

  曾經聽過一則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走在漆黑的巷子裡,稀疏的路燈照耀著,陪伴他走上這條回家的道路。他正伸手到背包裡摸索等下開門要用的鑰匙,突然,鑰匙掉到了地上,發出了清脆的聲音,他慌忙走到一盞路燈下,蹲低了身子到處尋找那遺失的鑰匙。
一名路人走過,他問:「你在找什麼啊?
「我在找掉了的鑰匙啊!
「哦! 鑰匙在那裡掉的嗎?」路人邊說邊走到那盞燈下,也蹲低了身子幫忙尋找。
「不是啦! 鑰匙是在那兒掉的!」他手指著暗巷的另一處。
 「什麼? 那你為什麼在這裡找呢? 鑰匙應該是掉到那裡啊!」路人感到莫名的說。
「哦! 因為這裡比較亮啊!

  這則故事是否讓你發出會心一笑呢?我們當然知道,掉鑰匙的人就算再如何的努力,在不對的地方找尋,一定是找不到那把鑰匙的;然而,如果那把鑰匙代表的是我們的快樂,你會到哪裡去尋找呢?
  很多人以為一直賺錢、買最新的手機和電腦,穿上最時尚的衣服,甚至喝酒、抽煙、吸毒就可以讓自己擁有快樂,但他們也是在不對的地方找尋,是永遠尋覓不到的!這一次,就讓我們一同學習在正確的三個地方拾回我們快樂的鑰匙吧!

<
原諒與寬恕>
  有時我們難免會抱怨別人:「都是你害我這樣的」,有時也難免會生自己的氣:「這有什麼好怕的啊! 怎麼會表現這麼差呢?」 但是,懷著恨意與不諒解,不管是對別人或對自己,就像手裡握著一顆充滿稜角的石頭,握的越緊,你的手只會更痛而已。
  試著鬆開手中緊握的石頭,不要再折磨自己了,原諒和寬恕並不是代表你認同或認可這樣的行為,但是我們不需要藉著緊握不放來懲罰自己,讓過去的事就這樣過去吧! 給自己的心靈讓個路,你會發現你擁有了更多的力量去創造自己想要的明天。

<助人與分享>
  曾有人轉述過他在天堂與地獄裡的看見:天堂與地獄都一樣,大家全都圍坐在一張擺滿豐盛佳餚的長方形餐桌旁,但是他們手中的筷子都非常的長,如果要為自己夾菜,還沒送到口裡就必然會被兩旁的長筷子打到; 而天堂和地獄唯一的差別是,天堂的人拿著自己的長筷子夾菜給別人吃,每一個人都吃的飽飽且紅光滿面,而地獄裡的人全都拼命夾菜給自己吃,每個人的筷子都被別人的撞開,一口都吃不到的骨瘦如柴,最後相互指責而打成一團。
  你了解了嗎? 我們是活在社會裡的,是活在與許多人的緊密相連裡的,常聽過「助人為快樂之本」,看到別人真心的笑意、聽見別人由衷的感謝都會讓我們感到快樂,但是即使沒有,即使他人並沒有對我們的幫助給予任何正向的回饋,我們也知道,助人和分享的目的不是在獲得他人的肯定,而是在於內心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有能力給予的衷心快樂。

<感謝與感恩>
「我只不過是幫你煮了一碗麵妳就感謝成這樣,妳媽媽幫你煮了那麼多年的麵妳有感謝她嗎?」這是一個麵攤的好心老闆娘對逃家的女孩說的話,這句話讓我深深的省思,的確,我們太常認為身邊的人對我們好是應該的,是順理成章,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父母生了我,就一定要養我、教我、好好對待我嗎? 老師是為人師表,所以應該每個判斷都要是正確的,不可以有私心嗎?朋友和我是形影不離的,所以他們必須很懂我,明白我心裡的想法,和我的意見一樣嗎? 並不是的,沒有人一定、應該、必需怎麼做,如果他做了你認為正確的、好的、對的事,請你不要認為那是正常的,請你心懷感謝的好好謝謝他吧!


你找到自己快樂的鑰匙了嗎? 請不要再把你的鑰匙交給別人,讓他們來主宰你的快樂囉! 只要學習原諒與寬恕,願意分享與助人,真誠感謝與感恩,相信快樂一定會時時跟著你的!

文: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你好,我是小芬。怎麼辦? 我覺得每天都好忙好忙,沒有故意偷懶啊! 可是每次一要考試,我才發現我該唸的書都還來不及唸! 這次大考又要來了,我好想要一台時光機,讓我回到過去啊!

你是否跟小芬一樣,也好想有一台時光機帶你回到過去再重來一次呢? 怎麼老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做和要做的事數也數不完呢? 怎麼每次到了緊要關頭,才突然發現時間早已悄悄走過了呢?

生活就是一片大海,我們是漁夫,時間就是我們的魚網,魚網撒在海中的哪處,我們的收獲也就在哪處。想要更準確的把你的魚網撒下,讓你的漁獲更加豐碩嗎? 請你跟我一起踏上不需時光機也能更有效管理時間的旅程吧!

 

<圓餅圖紀錄目前的時間分配>

  你把你的魚網撒在哪裡呢? 撒在電玩上,你的電玩功力一定大有展獲、撒在與人聊天上,你應是很重視的人際關係的吧! 花很多時間在學業上,你非常渴望自己的成績或能力有所進展; 撒在休閒與運動上,你覺得讓自己快樂和享受生活是一定要的吧!先不要急著評價自己這樣的時間安排是否妥當,把自己目前怎麼分配時間畫在一張圓餅圖上,如果這個圓是一天24小時,你花了多久時間在做些哪些事呢?

 

<重要和緊急的座標圖>

  我們每天都有好多事要處理,要上課、交朋友、花時間和家人共渡、上網、補習、寫作業、查找資料、洗澡、吃飯、還有休閒娛樂,每個人都只有一張網,到底要怎麼撒網呢?

  接下來,我們把這張圓餅圖裡面的事項都填入「重要和緊急的座標圖」中--x軸是「重要性」愈往右代表愈重要,愈往左就是愈不重要;y軸代表「緊急性」,愈上面代表愈緊急,愈下面則是愈不緊急的! 兩線匯集出四象限,把你目前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填在這四象限中哦!

1、重要又緊急的右上區塊:在這一區塊中填入的是對你而言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像是考試在及而要把國文第二課背好注釋。

2、重要但不緊急的右下區塊: 在這一區塊中的是對你很重要,但不是那麼有時間壓力,非要趕快完成的事,例如:吃飯、跑步運動等。

3、不重要但緊急的左上區塊:這一區塊填寫的是對你其實不是很重要,但必需要趕快完成的事,例如:對快要過期的發票。

4、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左下區塊:此區塊的是其實不太重要也沒有壓力一定要馬上完成的,像是打電動、上網聊天等。

 

<調整你的圓餅圖>

  對我們來說,重要又緊急的事當然要先做,你的這一區塊裡有多少事呢? 如果事情太多,難怪你的魚網會塞爆了,這時,就要請你列出優先順序,把一些事情放在其他區塊吧!

  在不重要但緊急的區塊中,我們好像得馬上去處理這些事,而使每天都感覺那麼忙碌,但也請記得提醒自己,處里那些目前雖不緊急但卻是重要的事,才不會使所有的事都非馬上照顧不可,使我們老是有身不由己之感,而活的更有意義和創造想要的未來哦!

  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當然會排在最末的位置,那是當我們行有餘力時才會照顧到的部份,但觀察一下自己的圖,你是否撒了過多的漁網在這裡呢?

  現在,你是否看出目前的時間分配有怎麼樣的問題,需要調整一下呢? 那就請動手重畫一張圓餅圖,並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實踐它吧!

 

  時間,常常是我們的敵人,因為它總是走的太快或走的太慢; 但是,時間更是我們的朋友,只要學會取捨、放下要求完美、學習克制自己,我們燴成為時間的主人,運用它來達成目標,創造最美好的未來。

文: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網路癮君子嗎?
    撰文者: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強仔每天放學後到網咖報到,在魔獸世界裡殺的眼紅,他怕離開太久會影響戰況,所以每天晚上都是手指一邊不停的按鍵盤,一邊叮著營幕吃泡麵,連洗澡也覺得浪費時間的他,甚至一個星期才洗一次澡。
  琳琳每一節下課都在臉書po 文,不管是最新動態、心情感言或三餐點心的照片,與240位臉書朋友即時分享,若無人回應,他會自己按讚; 即使老師嚴厲禁止,家長一再好言勸說,琳琳還是憑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精神不屈不撓。\
  小愛一天到晚查看是否有收到line、email或訊息,就算與家人到國外渡假,,還是想盡各種方法確認,他自己也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好像沒有網路就活不下去了,可是無法自拔啊!


    多項長期調查顯示,在經常上網人口已逼近1,100萬人的台灣,發生「網路成癮」的盛行率已高達10~20%,排名僅次於南韓,高居全球第二。
   也就是在台灣的社會中,居然在10個人中就有1到2個人是網路癮君子耶!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呢? 網路本來是人類資訊交流最大利器,為何現在反而變成腐食人心的「電子海洛因」呢?  請你環顧四周,是否他們上網也上癮了呢? 還是你本身也陷入這樣的危機中了呢?

<網路成癮是什麼>
    每天上網的時數很長是否就是網路成癮呢? 金柏莉.楊博士是第一位有系統研究網路成癮的學者,1996年她回顧了六百位重度網路成癮者案例,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上發表文章。
    網路時用的時間長短並不一定和網路成癮必然相關,
上網行為是否「失控」才是判斷的關鍵; 也就是說,我們在心理層面對上網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標準,通常有三個心理反應的衣據:
  1、強迫性: 即使在理智上知道應該克制上網的時間,也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太過跨張,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想上網的衝動。
  2、戒斷性:如果不能上網時,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煩躁易怒、空虛、低落是常見的心理反應,也可能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坐立不安等生理反應。
  3、耐受性: 每天都想著上網,慾望愈來愈難滿足,所花費的時間也愈來愈長,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失去興趣,原本的正常生活都已被網路世界淹沒,影響時間管理、健康、學業、職業、人際關係。

<你是網路癮君子嗎?>
    網路成癮的指標既然是以心理層面為主,最了解自己的心理一定是我們自己,不妨透過以下問題來自我評估一下吧
  1、 常覺得自己上網的時間愈來愈長?
  2、不上網的時候常覺得很焦慮?
  3、上網時間常常超出你預期的時間長度?
  4、覺得上網時間過長,努力想停下來卻經常失敗?
  5、 你常花很多時間蒐集或下載網路資訊,上網購物已逐漸取代外出消費?
  6、 上網狀況已影響到你的學業、正常社交或休閒活動?
  7、 知道上網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自己的健康,卻仍然不停的上網?
  以上狀況若出現任何一項,就要開始注意囉! 若有三項以上,麻煩你務必要為了協助自己而與家人、老師或其他專業人員合作!


    「上網不上癮,飆網不迷網」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請好好檢視自己的上網行為,讓我們快樂而自主的使用電腦這個好幫手,而不是讓它成為使你愈陷愈深的大黑洞哦!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夏天,「陣頭」在台灣如同一波新的海浪,在國片市場上有亮眼的表現。

劇情內容:敘述阿泰(柯有倫飾演)出生自台中知名陣頭世家,小時調皮的他總拿家中陣頭神明搗蛋,是爸爸(阿西飾)眼中不成才的兒子,而父子關係也因為他的叛逆持續緊張。 然而,一次的意外,阿泰竟陰錯陽差接下了陣頭團長的位置,面對著底下團員的排斥,另一陣頭世家的看笑話,阿泰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背起鼓、扛起神明,帶著一幫年輕團員跋山涉水,踏上環島之路,為台灣的陣頭文化闖出一番新氣息!

  看來熱血的一部影片,讓人對於自己未來的生涯也有許多憧憬,但我想特別提到的,除了對自己理想的堅持不放棄、除了和家人之間感情的相處、除了對領導者的角色外,我特別想談談,阿泰如何對於三太子、八家將大家那麼熟悉的廟會傳統記憶,加入新的元素,不失其獨特的風采與意義,卻又能展現如此年輕而又不同凡響的創意呢?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擁有大量的知識已經不是難事,真正的決勝關鍵往往在於是否能融會貫通這些知識後,產生自己的想法與無窮的創意。

  你覺得自己是個鬼靈精怪,總有無限神來一筆好點子的人嗎? 還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只會默守成規,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腦子好像打鐵一般產生不出任何有趣主意的人呢? 其實,創意並不是全有和全無的問題,而是高和低的差別而已,所以,這一期,讓我們一起來加強馬力,激發我們無窮的潛能,提身我們創意的戰鬥力吧!。

<團隊創意--腦力激盪法>

如果有一群人在一起思考一個問題,像是班級壁報比賽、班遊去哪裡、班會進行主題等等,就可以運用大家的力量進行腦力激盪法,這也就是我們古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意思。   在進行腦力激盪法時有兩個大家必須先有的共識:一為「延遲判斷」,也就是在提出各種設想時,不去評斷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是否可行或是去預想可能遭禺的阻礙,而是廣泛的、大量的、豐富的提出每一個新穎的點子,讓創意在無拘無束也不受評價的輕鬆氣氛下自然產出; 再來才是進入「量中求質」的階段,此時大家針對剛才所提出的點子互相結合,一再改善終至一個具創意又能適當解決問題的答案。

<個人創意--心智圖法>

如果是一個人在思考某問題時,一人分飾多角的腦力激盪可能有些困難,那你不妨使用「心智圖法」來提身自己的創意吧! 心智圖法是一種以擴散思考的方法,運用顏色、符號、線條、圖畫、關鍵字詞....等把所學所想的概念摘要表現出來的一種視覺化、圖像化筆記法,它可以使我們的想像由一個中心毫無拘束的傾瀉而出,並將這些點子、概念呈現在一張紙上,能夠很快就代替傳統記筆記的方式,既能自由地激發水平思考,發揮聯想力,又能有層次地將各類想法組織起來,以刺激大腦作出各方面的反應。 比如當我想「我是誰」這個問題時,我先將這個問題列在中央,在從他拉出許多條線,分別連結我所想到的「女生」、「學生」、「女兒」、「美食主義者」等等,再從「學生」這個地方連結出「上課」、「不喜歡老師」、「遲到」等,再由「遲到」這部份繼續連出「交通」、「家中狀況」、「賴床」等等,每一個概念都可再連接出更多的概念,每一個概念也好似緊然有序的層層分級著,所以當我會置完所有的心智圖時,流覽這麼多的概念再將它們重新組織後,就可能產出一篇極為豐富、完整、多角度又有創意的自我介紹文章囉! 創意不屬於任何人,但人人都須要創意,希望這期介紹的兩個實用創意思考法能夠提身你的戰鬥力,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哦!。

文: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際火藥庫---當我面對衝突
   撰文者: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曾經有聽過一個名為「兩個刺蝟」的故事,在冬天裡,這兩個刺蝟感到好冷好冷,他們想抱在一起取暖;然而,當他們靠近彼此,卻被對方身上的刺扎的倒退三步。
    人和人之間,因為「不同」發生衝突是必然也自然的事,但人是社會的動物,我們需要生活在人群之中,需要跟人群有歸屬和聯結。 這一期就讓我們一同來擦亮人際衝突的鏡子,透過它更清楚的照見我們自己面對衝突時的內心狀況和面對態度,才有可能享受與不同的刺蝟共舞甚至相擁,但卻不致於刺傷彼此之道吧!

<覺察一---你沒有選擇權嗎?>
    「我哪裡做錯,沒關係,我改,只要你不要離開我…」
    你是否覺得自己是個配合卡,為了不要與大家發生衝突,通常是用順從、尊從的方法以免和別人的意見左右呢? 但是其實隨和的外表底下os可多著呢!  你並不是個真的沒有意見的人,只是為了某些原因,不得不做這樣的讓步、忍耐、妥協,有時候甚至會感到壓抑和委屈對嗎?
    我們需要做的覺察就是「某些原因」是什麼? 你到底在害怕什麼呢? 而且常常認為我別無選擇,我只能這樣! 但你真的只能這樣嗎? 真的不得不做這樣的忍讓嗎? 沒有人規定我們一定得怎樣做、怎樣想、怎樣感覺的,我們也不可能事事盡如別人的意,活在別人的期待和眼光中也必定在找痛苦給自己受,如果當你覺察了以後仍選擇同樣的處理方式,恭禧你,因為那是一種面對衝突的選擇,但請不要把自己看成一個無力量的受害者,好像全無能力決定自己回應的方式,徹底的把選擇權交了出去哦!

<覺察二---你太自我中心了嗎?>
    「我今天遲到是因為交通塞車啊! 昨天是因為我的鬧鐘壞了,沒有響啊! 前天更氣,我媽媽說她要叫我起床,可是都快遲到了才叫我起床,我怎麼可能來的及呢?」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就算有點小錯也只是疏忽、失誤、不小心且值得原諒的對嗎? 在這樣的擂台賽世界裡,好像非要有個你死我活、你輸我贏才可以,但是人與人明明是和諧相處和互助的啊!
    我們需要覺察自己是否過於自我中心了,什麼事都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考量,都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立場,所以常會出現雙重標準的現象,看自己這樣是謹慎小心,看別人這樣是托托拉拉; 看自己喜歡的偶像是真情流露,看別人的偶像同樣的表現卻是做作矯情。
    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尊嚴感的需求,當我們是以爭個是非對錯的辯論方式來處理衝突時,只是會讓衝突身溫而已的,對彼此都沒有好處,你更是個輸家哦!

<覺察三---你會預設立場嗎?>
  「你覺得這樣比較好嗎? 我覺得………算我剛才沒講好了,我先去上一下廁所!」
    你是否也在發生衝突時以冷淡、保持緘默、不發表任何意見,或是用自以為的方式打叉、藉故逃走或轉移話題呢?  有時候在事後覺得懊惱,為什麼剛才沒說出來呢?
   我們需要覺察的就是到底是什麼卡住了我們,是什麼讓我們常以逃避而不是正視問題和解決歧見的方式處理衝突,而常常卡住我們的,常常是我們過往的負面經驗,讓我們習慣讓預設立場跑了出來,像是:「表達意見一定會被白眼和不理踩,還是別說了吧!」、「說出需求一定會被拒絕和嘲笑,我找自己麻煩啊!」。
    提醒自己,讓過去過去吧! 現在是現在,過去的經驗只是參考,但不一定成真的,嘗試看看迎接更新鮮的經驗吧!

<轉化人際火藥庫>
    「問題不是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是人際衝突中最重要的道理,當我們能越清楚的覺察自己,就能越清楚我們之所以如此選擇去解決問題的原因,也才能再次選擇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式哦! 覺察是改變的開始,加油吧!

來源: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我關係向前行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下午讓我們輕鬆愉快的研習,我的名字是朱芯儀,我本身是個重度視障者,我第三個身分是

心理師。心理諮商是一門專業的技術,心理諮商的專業很難用語言去傳述,只要和人有關都和心理諮商

「人我關係向前行」就是要告訴大家一些方法,一些人際互動的智慧。現在有個數線,0到3分是破冰

,3-5分是相交,5- 7分是相吸,7-10分是麻吉。數線的最後是一面鏡子,因為人我關係到最後是照見

自己,透過「人」來調整自己的狀態,才可以擁有更多的朋友。

接下來要播九分鐘的微電影-相信,這部片有很深遠的涵義和今天的主題相關,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今天在座的老師和家長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做得到,我們大人習慣走在前面,拉著、拖著孩子,其實

身後引導才能看得更遠,家長和老師要怎麼協助突破關卡讓我們與人有更好的關係?要願意冒險、願

意放手,讓自己有一點點機會,開始走出去才是重要的。

首先我們看到的這一條數線,第一個階段-破冰。我高中時就讀松山高中,是普通學校,我在普

通學校裡面非常不普通,一班有55人,我在裡面很孤單,我覺得沒有人了解我,當時導師說我們班

有一個新生朱芯儀,希望大家多幫忙她。下課時,常常有一群人圍在教室角落,我告訴我自己一定

要主動認識同學,我問同學:「你們在玩甚麼?我也想參加。」同學說:「我們在看漫畫,你又看不

到,你回去坐好。」我當時不停地掉眼淚,我的心在淌血,憑良心問你們,你們覺得同學是故意排

擠我嗎?故意傷害我嗎?他說的是事實嗎?為什麼我會這麼難過?因為我不能接受我自己,我不能接

受自己變成視障者,我很難接納。所以當別人無心的一句話,我很心痛。但那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只要想到同學可以身手矯健的投籃,我就很難過,所以導致很多人不敢跟我做朋友,所有的人

都跟我保持距離。

是甚麼救了我?—— 手杖,我現在拿的很坦然、很驕傲。以前的我拿手杖的時候,我心裡都想

別人一定覺得我很可憐,以前的我很是很難接受自己是視障者,所以我不願意拿輔具,就像我們強

迫聽障者帶助聽器一樣。大家剛剛有看到微電影裡我的爸爸,爸爸為了訓練我獨立,寧願看著我

跌倒,當我跌倒時,我跑去輔導室大罵我爸爸沒有良心。最後輔導老師說:你知道你爸爸為什麼

要這樣做?你知道當你爸爸看著你跌倒卻不給你幫助,他心裡的感覺是甚麼?

拿著手杖就是獨立嗎?最重要的是心靈的獨立。成長過程讓我學到好大的功課,我當下才知道

我爸爸這麼愛我。我必須面對自己才有接下來的人生,因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所以接納自己是

很重要的,因此人際關係是從接納自己開始。我真的覺得障礙者有很明顯的殘缺,像是外觀或是

跟人互動一段時間別人就會發現,我告訴大家不要自卑,因為每個人都有殘缺,不管是外表或是

心裡,每個人都殘缺的部分。我搭高鐵時,曾經有個小男生看到我就問媽媽,那是甚麼?他媽媽就

說:沒禮貌。我後來就跟小男生說,這是手杖,因為姐姐看不到,手杖就像我的眼睛一樣。後來媽

媽就跑來跟我說:不好意思。一般人跟身障者相處時常常會覺得不自在,有點好奇又有點難以啟齒,

所以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要跟自己坦然、和平相處,別人才有可能坦然地跟我相處。所以

我現在在路上用手杖走路,對方會說:你是視障嗎?以前的我會覺得自己很可憐,但是現在的我會直

接跟他說:你好聰明,知道我是視障者。所以我們願意承認自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家長和老師要怎麼促進孩子自我接納?最好的方法就是幫聽障孩子找到楷模,連結資源。找到

更多同儕,讓孩子學習接納自己。

第二個階段-相交,在我高二的時候,老師說要我們去參觀名勝古蹟。我們這一組去基隆,基隆山

、和平島。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發現基隆真的很愛下雨,路上泥濘不堪,遇到一條大山溝,

五個女生、兩個男生,男生很快就跳過去了,女生則是一個拉一個走過,最後剩下我。他們想出一

個方法,兩位男生趴在山溝上,給我當橋,兩個女生一個推一個拉讓我很安全的走過去。後來去

和平島,一邊是岸邊,要跳過一堆大小石頭才能到海邊,一般人大概十分鐘就可以到海邊,我就跟

我同學說我在這邊等,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我的手腳各有一個人拉著我,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

走到海邊。公民老師最後把組員的作業給我看,每一個同學的作業都寫到朱芯儀,每個都寫到怎

麼做可以幫助朱芯儀?原來「我」也可以幫助別人,有不少同學因為這次經驗,後來選擇助人工作

的科系就讀,了解從彼此合作開始,施比受更有福?我自己認為施與受是一樣有福的,雖然我是接

受幫助的一方,但是當我向對方感謝時,同時也給對方鼓勵。受也是一種施,只要我們真心回饋

生活中會有很多人想很多方法幫助我們嗎?沒有一個人應該要理解我們,我第一次從高雄搭飛

機回來,我跟航空公司說我需要引導,結果小姐推出一台輪椅,我跟小姐說我是視障,我可以自

己走。最後我還是坐上輪椅。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應該由我們主動告訴他們,要告訴他

們怎麼跟我們合作,告訴別人怎麼幫我們,所以如何表達需求是需要學習的。不是代替他解決問題

,而是在身後協助他討論出問題解決的方法,這才是帶著走的能力。

5分熟以上,我們要怎麼推進人際關係?兩性關係只是人際關係的延伸。相吸最重要的原則-每

個人最關注的都是自己。我高一的時候人際關係很差,到了高二,我當選了全校票選的優良學生

,其實我不覺得我很優秀,但我是怎麼做到?當時我學習接納自己,和別人討論怎麼幫助我,除

此之外,我很注意我身旁的每個人,我會記得我身邊每個人的名字及生日,當我發現他們受傷,

我會馬上準備藥品,當我與一群朋友唱歌聚會時,我會注意被忽略的人,我會記得他們喜歡唱的歌

,我會記得每個朋友有興趣的東西,我把他們都放在我心上,當我開始這樣做的時候,我的朋友

越來越多了。

我們常常都只看到自己,這是人性,當我們要拓展人際關係時,我們要注意別人的想法、別人的

感受、別人的態度。需有同理心,願意把別人放在心上,才有可能拓展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互相的

,當我們把別人放在心上,別人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有人說:我的個性很直,很直不好嗎?直不會不好

,但傷人就不好。我們可以外圓內方,外表可以盡量圓滑,但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最後一個關卡,如果有一天我們想要跟別人成為知己,自我表露可以幫助彼此更拉近關係。

這個同學是我高中最要好的同學,有一天下課,我們正在打掃,我擦窗台,她已經掃完準備回家,我把

她拉到教室一個角落,問她:妳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她很驚訝,哭著說:「我奶奶過世了,我很難

過。我不想讓別人知道,但我真的很難過。」她跟我分享這件事情,我聽了好難過,因為她是我的好朋

友,所以我也一起難過,我跟她分享:「以前我阿姨過世時,我也很難過。」隔天,我們的感情更好了,

這就是從七八分熟的朋友變成麻吉。知己從自我表露開始,彼此分享越來越多事情,關係就會越來越靠近。

PPT上面有四個向度

第一個向度:我知你知就是公開我,例如我的職業、外表等。

第二個向度:我不知你知就是公眾我,就是我自己沒有發現的一些習慣,是別人告訴我,我

才知道的。

第三個向度:你我都不知。

第四個向度:我知你不知,有些我的事情,我要告訴你,你才會知道的,這是秘密我。

有些人很愛講話,但不一定有朋友,自我表露分享的時候需特別注意,談話深度要由外而內

例如:天氣、新聞時事(外部的事情)等再進而到我的求學經驗、我家裡的事情、我看待我

自己的方式(內部的事情),由外而內一點一點再一點(真心話大冒險),交朋友不是玩遊戲,

當你分享一點時,對方如果沒有回饋,表示對方沒有想要跟你再進一步,就不要再說更多了,

朋友交往是互相的,如果一方沒有想要繼續,那就不要自作多情,不要自己一頭熱,所以分享秘密時,

要感覺對方有沒有想要跟我們成為知己,沒有人要所有人都喜歡自己,但總有一些人會想要跟你成為朋

友。所以擇友是很重要的關鍵,要如何選擇? 價值觀相似就好,其他都可以不一樣,那樣的朋友會比

較是益友,至於個性不同或者喜歡的不一樣都沒有關係。

人際關係這件事情,不是說要怎麼樣去抓住朋友,而是要去覺察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要照見自己心

裡的狀態。怎麼樣跟自己做好朋友,進而去找到真正的好朋友,從自我接納:我怎麼看待自己開始;進

而與他人彼此合作:人跟人需要溝通才能當朋友;重視別人:把別人放在心上,真誠的去關心他人;最

後選擇適合的朋友,去自我表露,顯示更深層的自己。人生有二三個知己已經很幸福了,當你願意分享

自己更脆弱的地方,你跟對方就有可能成為知己朋友。

104學年度高中職視、聽障新生學習適應輔導座談會

朱芯儀心理諮商師專題演講-人際溝通

陳淑華老師整理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情真偉大
   撰文者: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怎麼這麼晚了還不睡?一天到晚都在上fb!」
  「手機費怎麼那麼貴? 在學校已經黏在一起這麼久了,怎麼晚上還有聊不完的話?」
  「頭髮幹嘛染成這樣?褲子好好的趕麻剪成這樣?」
  「叫你出去幫忙買個東西都叫不動,同學叫你去哪裡、去幹嘛你都去!」
   這些話語陌生嗎? 還是一點也不稀奇呢?

<同儕力量大>
  想想看,你有多少死黨、歸屬了幾個小團體、fb或line上加入了多少好友名單呢?
  洪蘭教授翻譯J. R. Harris所著「教養迷思」中,五百多頁的篇幅重點只講一件事:「同儕影響大,甚至大過親職教養。」。
    在我們越來越長大的年紀裡,慢慢托離家庭而投入學校與社會的懷抱似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然而,為什麼同儕對我們的影響力會日漸增加呢?
  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觀點中,青少年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自我認同」,而這樣的自我認同是需要經過把週遭他人當作一面鏡子,依據他們的評價、眼光、回饋來建立的,而同儕團體自然就是進入學校後最大的一面鏡子; 而且因為我們正在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總覺得父母或家人的關係都是上對下的,煩人又囉唆的,無法了解青少年的,所以自然就會更想與同儕新近、靠攏,希望能從團體裡享受更多溫暖的歸屬感。

<同儕的影響>
  想想看我們的同儕團體是怎樣的呢? 是不是有相同想法、意見、喜好? 有相同喜歡的人和同仇敵慨討厭的人呢?會出現本來不想做但因同儕說要,所以就去做了? 或是本來想要這麼做,但是同儕不要而做罷了呢?
   一個刀子有兩面軔,友誼對我們如此重要,但他正面的建設性或負面的傷害性也都是最大的哦!
<正面建設性>
* 安全避風港:在遇到家庭變動、遭人拒絕、遇到批評等不快情緒纏身之時,朋友可以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可以一起討論如何解決,也可以透過團體活動而抒解壓力,讓我們因為這樣的關係而覺得獲得支持而有了面對的勇氣。
* 建立自信:同儕團體是一面非常重要的鏡子,當我們所做的事、採取的行動、提出的種種想法獲得同儕團體的接納和認同時,都會顯著增加我們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優點而更加自我肯定。
* 互相增長學習:同儕之間會交換各種訊息,互相抵勵而形成良性競爭,增進學習動機與樂趣,如:共同組讀書會、考前溫習功課、一同做功課、學習才藝和技能、組織社團等等。
* 融入社會:因著同儕團體中難免會有摩擦與衝突,在處理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如何接納差異、彼此尊重、表達自己、互相融合之人際相處,而需學習做人處事,加速社會化的過程,使未來更能融入社會中。

  <負面傷害性>
* 壓抑個人獨特性:如果你很喜歡穿粉紅色的衣服,但他們都說汾紅色很噁心,你會敢常穿嗎? 由於同儕團體是集體行動,不管是表面上的穿著打扮、腦子裡的所思所感和行為表現上的一舉一動,都必需要在不違背團體的方向上才能獲得認同。
* 減少結交新朋友的機會:你屬於哪個小團體呢? 是否會與其他團體的成員多所接觸呢? 還是天天跟自己的團體成員黏在一起呢? 因為同儕團體是個半封閉性的小圈子,如果界線過於嚴明,則會縮小你與他人互動,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哦!
* 自卑感:有些同學可能因家庭環境、社經背景、學業成績、容貌體態、社交技巧等而不管怎麼樣總會遭到同儕拒絕,而未能打入任何一個團體中,使我們造成了自卑的心理,研究顯示,可能會有不敢有主見、放棄、疏離、逃避等,也會大大影響日後的人際互動。
*產生偏差行為: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本來覺得蹺課是一件不尊重老師、對不起家長也讓自己無法吸收知識的不良行為,但在同儕的慫恿下,如果不跟著他們一起蹺課反而會被嘲笑和看不起,所以一次兩次就覺得無所謂,蹺課是件自然的事了。本來你可能不想也不要的,但因為想尋求認可也只好趨附於團體的壓力之下,互相仿效、彼此支持、為這樣的行為找藉口,而塑造了自己的偏差行為。小問題如說髒話、不尊重老師、取笑同學、作弊;再嚴重為翹課、打架、抽菸、喝酒、嚼檳榔,大致吸毒、偷竊、犯罪、參加幫派,形成反抗權威,越演越烈,最後做出反社會的犯罪行為。

<選擇你的朋友>
    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未來呢? 你想要繼續往上爬還是向下沉倫呢?你選擇了跟如何的人當朋友,也就等於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怎麼知道他們是好是壞,要如何選擇朋友呢?

  <避開損友>
* 正確認識朋友:我們不要只是憑著同儕的外貌多吸引人、言談多好笑、功課怎麼樣、經濟條件如何來選擇朋友,而是要看到他的本質,是否善良、是否真誠待人、是否值得信任。
* 保持自主性:同儕團體的壓力的確是大的,但個人的原則和自主更是必需為了憾衛自己的未來而努力的,如果當同儕邀你一起去做些不正當或不是自願的行為時,你覺得立刻說「不」是非常困難的,可以用各種委宛,甚至逃走的藉口離開現場,也可以藉由許多外在助力,如老師、家長或其他同學來幫忙自己,事後則需評估這樣的朋友是否值得再來往,慢慢拉遠距離以免到後來無法脫身。
  <擴展益友>
    湯姆.雷斯在2013年所出版「人生一定要有的8個朋友」中,清楚的讓我們知道哪些朋友是益友,而你的身邊是不是這八種朋友都有呢? 如果還沒有,你需要打開心胸多去尋找這些友情哦!
* 支柱: 當你受了委曲或遭遇挫折時,他會站在你身邊安慰你,給你支持的正向力量,使你重新點然希望。
* 同好:他們和你有相近的興趣、共通的話題與抱負,你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一起創造精采的未來。
* 夥伴: 如果半夜突然遇到了什麼狀況,你可以打電話給誰而不怕被他罵呢?這樣的人,就是一直在我們身邊的伙伴,只要我們有需要他總是在一旁的。
* 中介: 不管是物質上、學習才藝、交友、課業上的想要,他們會為你一起想辦法怎麼搭起橋梁哦!
* 開心果: 總覺得與他們在一起就好開心、好快樂,空間充滿了不絕於耳的笑聲,內心也充滿了正面能量呢!
* 開路者: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都因為他們的分享而開擴了視野,而且總會鼓勵你嘗試接受些新的挑戰。
* 導師: 「良師益友」就是這一類型的朋友,與他們在一起不只能享受樂趣,還能向他學習更多待人處世的智慧,當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他也能分析事理和給予建議,使你往正確的路上前進哦!

<結語>
   選擇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有許多益友在身邊,不只可得到許多樂趣,更可互相學習而得到更多有益身心成長的滋養; 但若身邊被損友圍繞,只能讓自己在生活中迷失方向,最後可能不只賠上了青春的大好時光,更賠上了自己的將來。 所以,請拿出你的判斷力和勇氣,讓友誼發揮它正面的影響力,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TC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主管與資深人員如何照顧、輔導新進人員適應工作職場 張老師基金會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歷經了一個月的筆試和面試,終於過五關斬六將的小莉,準備開始她的第一週工作新生活,她滿懷著期待與忐忑不安的心情準備好好學習公司所安排的種種新人培訓計畫。

今天準備要登場的是專業能力培訓課程,小莉雖然對自己的能力到底是否能完全勝任工作的要求沒有完全的把握,可是她想:「這是最重要的一堂課,主管們一定會逐步培訓我學習所有的技巧和能力的。」

穿著西裝的主管在三分鐘後現身於會議室中,他冷靜的告訴所有新人們:「我相信大家都有受過大學的良好教育與類似的社會經驗,基本能力是已經足夠的,剩下來的就是了解我們公司到底在做什麼?每個部門的工作有哪些?而你又必須有什麼樣的目標?現在,我手上有著一疊資料,今天就請大家仔細的閱讀這些資料,如果有疑問或不清楚的地方就把它紀錄下來,回去後再請教你們部門資深的同事。好,把資料傳下去,現在開始!」說完,主管便匆匆的走出了會議室,只留下一臉驚訝、不知所措、看著一大疊厚厚資料發愣的新人們。

看了這個案例,你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面面相覷呢?每一家公司都宣稱自己會舉辦新人訓練,讓新人儘快的適應職場,但是,像這樣把一大疊資料攤在桌上,要新人們自己閱讀的公司還真不少,雖說可把問題紀錄下來請教同事,但新人們有時根本提不出問題、不知從何問起或問題在哪裡。面對求職若渴但常搞不清楚狀況的新人們,我們就來一同關心主管與資深人員要如何照顧、輔導新進人員,才能使他們快速適應工作職場的挑戰吧! 兩個面向--新進同仁的需要、企業文化和工作要求 身為資深同仁可以如何協助、輔導新進人員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思考,一是從新進同仁的需求出發,一是從公司想要創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及公作所需達到的要求來看。

若從新進人員的需求出發,他們會需要什麼?會想要了解什麼?會有哪些不安、擔心之處呢?資深同仁必定有經過身為新人的這個階段,發揮同理心為他們設身處地思考一下,舉凡文具要如何申請、周邊環境有哪些好吃的、行政資源如何取得、公司組織架構、工作內容的熟悉、升遷加薪和其他福利制度等等都是新人們關心的。 另一是從企業的立場出發,它想要培養這些同仁們什麼特質?想要創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對於該新人所從事的工作而言,又需要有哪些要求是必須達到的呢?如果一個企業所欲培養出的是「誠信」的員工,就要訓練他們負責任、溝通和尋求資源的能力,所謂的誠信並不是包山包海一切答應,而是實際評估自己的狀況後,能勝任的答應即做到,不能勝任的盡早提出來與其他同仁們一起討論,彼此支援;若在企劃行銷或研發部門工作,公司欲培養更有「創意」的文化,就要一方面鼓勵同仁跳脫思考框架、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自由活潑的氣氛,一方面教導各種創意思考方法,如六六討論法、心智圖法和六頂思考帽等等,讓員工能有所依循的進行創意激發,而不是漫無邊際又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

兩者的交集--壓力管理 然而,新進人員的需要和企業工作的文化是截然畫分的兩個區塊嗎?答案是不盡然的,在此我便提出兩者的交集--壓力管理。新進人員在適應新職場時適必有許多壓力,而企業也想創造一種能抗壓、有挫折容忍力的文化,故我試著剖析新進員工的壓力狀態、資深同仁可如何協助,又如何培養新人們更具抗壓力呢? 所謂壓力管理,很重要的即是「減壓」和「加壓」兩個概念。每個人原本的抗壓力就像某一種車款,有些人是三輪車,有些人是一般轎車,有些人是砂石車,更有些人是連接數個貨櫃的貨櫃車。當新進人員進入公司時,進廠工作的已是某種車款,我們必須先用減壓的方式去除車上不必要的負重,再加上可承擔的工作任務,當車子跑了一陣子後,因為熟練操作方法、因為熟悉路況、因為車子定期回廠保養,開始覺得勝任這些工作有些輕鬆,當感到有餘力時,資深前輩就可引導新人們一次換一部大一點,可以載重更多的車子,但不要忘了也要仔細減去因換一部車而造成的壓力,更不要忘了讓它跑一陣子又覺得較輕鬆時再換另一部更大的車子。

減壓 身為一個新進人員,背負著什麼不必要的壓力?資深同仁可如何協助呢?

 1. 外在壓力源:舉凡因為環境的改變、日常事物的調整、扮演新的角色、與不同的人相處等等,這些因為面對未知而造成的擔心、恐懼、疑惑都是可以透過資深人員有條理的訓練計畫、親身經驗分享和同理關懷的友善氣氛,而減去新人們不必要的壓力。

2. 內在壓力源:最常見的就是求好心切、勇於表現自己、好勝心強烈等等,資深員工除了要清楚的讓其知道所有任務的底線日期,使其了解若無法準時繳交造成的嚴重影響外,更是要與其討論「先求有,再求好」的優先順序。 加壓 為什麼家裡種出來的豆芽菜細細乾乾的,但餐廳炒出來的豆芽菜卻胖到中間還可以塞肉呢?因為專家在播下豆芽的種子時,就會放一個投影用的透明片在上面,等豆芽奮力抵抗壓力而鑽出頭來往上生長的時候,再換上重一點的玻璃墊,如此成長的豆芽必須一再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讓我的臂膀再壯一點,才可以頂著重物生長!」。 當我們要加壓在新人身上的時候,其道理也與養豆芽一模一樣,重點就是兩個原則--「漸漸」和「觀察」。 不是一股腦的就把全部工作壓在新人身上,以為他就會像肥肥胖胖的豆芽一樣,相信大家都聽過揠苗助長的故事吧!而是要漸漸給予多一點的壓力,讓他自然而然產生更強的抗壓力,並且隨時觀察他的狀況,臂膀有沒有變得更強壯?意志是不是消沉了?身心狀況是否出現負面的影響呢?來調整自己對他的訓練與幫助。 這一期,我們用心的討論如何提供新進人員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照顧,希望能使新人們及早認識公司、了解所屬工作單位、熟悉工作內容、認識工作中的同仁,願新人能儘快進入狀況,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成就和價值,也為企業組織創造更好的績效。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舒服---被性騷擾 該怎麼辦
張老師基金會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小芬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這是她擔任專賣女性日用品門市小姐的第一天,她單純的想:「當門市小姐就是要以客為尊,這樣就不會錯了!」。
    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小芬覺得十分疲倦,但除了倦容,她的臉上好像還有什麼說不出來的陰影。觀察敏銳的店長很快就注意到這樣的情形,關心的詢問,小芬吞吞吐吐的說出事情的原委。
  有一位男客人站在賣口紅的專櫃前,東挑西選好像在找什麼,小芬上前關心的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幫忙之處,客人表示:「我不知道要給我女友買哪一種口紅比較好耶!」小芬親切又專業的介紹各種口紅的優缺點,但是,這些資訊似乎都沒辦法幫助客人下決定,氣惱的小芬懷疑是不是自己說的不夠清楚呢? 這時,客人非常仔細的打量著小芬,出聲詢問:「妳也有擦口紅,你是擦哪個牌子的啊!」 不疑有他的小芬立刻回答:「xxoo牌的啊!」客人緊盯著小芬的嘴唇猛瞧,正當小芬覺得有些尷尬時,客人色瞇瞇的說:「哇! 你的嘴唇好性感,真想親一口啊!」 還沒回過神來的小芬,又覺得自己被轉身去櫃台結帳的客人摸了屁股一把。雖然是賣出了一條口紅,但小芬覺得心裡好不舒服哦!
 
   你是否也遇過別人伸出鹹豬手、講黃色笑話、公共場所惡意的肢體碰觸等等讓人不舒服的經驗呢?到底什麼是性騷擾?遇到性騷擾應如何面對? 像上述案例中的店長或主管得知同仁被性騷擾時又該如何協助呢? 這一期,就讓我們把長久隱晦在黑暗中的性騷擾攤在陽光下仔細審視吧!
 
【什麼是性騷擾】
    以羞辱、貶抑或騷擾的言詞和態度形成敵意的環境,像是拿身材、打扮大作文章、講黃色笑話等,故意展示猥褻的圖片,用電話網路說些不堪入耳的言語或發出不雅的聲音,歧視性或騷擾性的肢體行為,像是偷拍、毛手毛腳、暴露性器官等,以性服務為交換利益的條件,像是利用約會佔對方的便宜、作為升遷調職及加分的條件等等,只要造成當事人不舒服的感覺,都可構成性騷擾。
    性騷擾是一種非自願性、不受歡迎且是令人不愉快的感受,即使對方覺得自己並沒有如此的動機和意圖,但判斷的重點是在於被害人的主觀感受,除了不舒服,被騷擾者可能還會有焦慮、生氣、困惑、羞恥、無助等的情緒反應,頭痛、失眠、做惡夢等的生理反應,甚至開始對自己的能力、人際關係和未來的生涯發展都出現負面的影響。
   而男人當然也可能成為性騷擾的被害者,只是在現實狀況下,受到性騷擾的女性遠比男性多,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結構中,兩性擁有不同的「權力」關係。的確,性騷擾常與權力牽扯在一起,也就是為何我們在談到職場性騷擾時,想到的常是主管騷擾下屬、客戶騷擾員工了。
 
【遇到性騷擾該怎麼辦】
1. 破除迷思:「覺得被性騷擾很丟臉,覺得說出來更丟臉」這些迷思,會導致我們壓抑負面的感受,被騷擾不是你的錯,而是他的錯,這些迷思不只使這樣的不舒服更形加劇,更讓這些加害者沒有受到應得的教育和懲戒。
2. 健康明確的態度:當你有被性騷擾的感受時,千萬不要懷疑或忽視、壓抑自己的感受,要將自己的遭遇「大聲說、用力說、公開說」,有了這種健康勇敢的心態,再來就是要有堅定的態度,正面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悅和拒絕,不要沉默或採委婉間接抱歉的方式,更不要曖昧不明、模稜兩可,讓對方認為有可趁之機,反而會造成更大的誤會。
3. 建立資料庫:平時就和同事、朋友或親人多多研究對策,討論到底要如何因人因時因事的不同情況,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到底是要回瞪、立即起身或挪開身體、大聲呼救、反諷、找人支援還是用其他表示憤怒的行動。
4. 尋求資源:研究顯示,有越強社會支持力量與資源網絡的當事人,能夠從性騷擾的陰影中復原的機會是最高的,所以,多跟你覺得對自己、事情有幫助,覺得信任的同事、主管、親友或心理師討論,要採取法律或其他行動、有什麼資源管道、又是如何與這些負面情緒相處與化解的做法。
 
【如何協助被性騷擾的當事人】
1. 請相信他:若被性騷擾的當事人來找你抱怨、哭訴或申訴時,請先採取相信的態度,專心聆聽他主觀感受的一切,別質疑:「怎麼可能,他一向是個好人啊!」、「不會吧! 是你想太多了!」或是「你怎麼還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2. 協助他停止自責: 被性騷擾的當事人普遍會出現一定是自己犯了錯、丟臉、羞愧、處理不當的自責感受,請別再說:「你一定做了什麼(穿了什麼、說了什麼),才會被性騷擾!」、「你怎麼當場沒有言詞拒絕?」,請堅定的讓他知道「這不是你的錯,讓我們一起來面對這件事!」。
3. 尊重當事人的感受:他是被性騷擾的被害者,而你不是他,請別再說:「這個舉動只是一種試探啦!他是對你示好,不是性騷擾!」、「只是不小心碰到一下,那時候人很多嘛!」。
4. 尊重當事人的需要:有時我們在聽到當事人陳述這些遭遇時,我們比他更氣憤、更激動、更覺得不可忍受,所以我們立即想找對方理論、想去對方那裡咆哮、帶他到相關機構求助、想要採取法律行動…,謝謝你的關心和正義,但是請尊重當事人的需要,與他商量討論要有什麼後續行動,千萬不要貿然行事,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
  性騷擾不是開一句玩笑或是摸一下兩下的問題,而是尊重每個人是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是尊重身體自主權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建立「只要我不喜歡,你沒有權力這麼做」的價值觀,一起來關心和創造更自主、自律也自在的環境。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與Y世代溝通&相處
撰文者: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門市主管們正式會議後的聚餐中,開始輕鬆隨意的話家常,但也把心中十分困惑不解的問題搬上了台面。
劉經理說:「現在年輕人真不知道在想什麼啊!那個才到職十天的新進員工小米,今天居然跟我說她跟男友分手了,心情不好,想要離職!」吳店長呼應道:「是啊!昨天我的門市也出了這麼一件事啊!真是不知道現在年輕人是怎麼想的?每一個都是大學研究所的高材生,可是他們腦袋裡到底裝了什麼啊?」何店長也跳出來接續的說:「是啊!現在員工怎麼那麼難處理啊?那個小青也是啊!學習能力是很強,可是愛頂嘴,又不服我的指導,實在很難管理耶!想當年我們那個時候啊!…」。想不到這個主題居然獲得那麼多主管的響應,原來大家都有類似的困擾啊!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呢?不知道這群新新人類到底在想什麼?更不知道怎麼與他們溝通相處,甚至領導和管理他們呢?
其實,Y世代並不是一個學術研究的專有名詞,大致說來是指1980年後出生的新一代,也就是目前30歲以下的職場新鮮人,主管常為他們貼上「好高騖遠」、「只享權利不盡義務」、「不安於現狀」等的負面標籤,社會上也常以「草莓族」、「水蜜桃族」等來形容他們。但是,不能不去面對的,是這一代即將在未來成為職場的中堅,成為下世代的接班人。

【了解Y世代】
我們都知道「了解」是一切的開始,沒有了解,何來的溝通相處呢?讓我們先暫且放下心中對Y世代的想法與看法,了解他們的生長脈絡,暫時戴上他們的眼鏡,穿上他們的衣服和鞋子,真實的貼近這群職場的新新勢力吧!
在經濟上,Y世代出生時,台灣經濟早已起飛,他們幾乎從小就沒有經歷過貧窮;在政治社會上,隨著民主自由的腳步快速邁進,電視、媒體、報章雜誌和網路訊息充斥,他們從小便在多元的價值下成長;在家庭結構上,Y世代的兄弟姊妹數量大富下降,獨生子女的比例攀升,雙薪或單親已是常見現象;而在教育資源和出國經歷上,Y世代都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會;造成最大衝擊影響的,就是網路時代的來臨,使Y世代從出生之時就在數位科技的旋風下成長,由單向傳播變為雙向互動,為資訊使用者而不再是觀賞者或傾聽者。
在如此的生長背景脈絡下,會長出怎樣的Y世代呢?特質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端看你從哪個角度看,負面的來說,你可以說他們常活在自我中心的幻想裡、眼高手低、無法安定、多學不精、衝動行事、挫折容忍力低、反抗權威;也可以從正面來欣賞他們的創造力高、開放價值多元、喜變化性、求知慾和吸收速度快、好冒險、愛自由與具獨立思考能力。

【Y世代的工作價值觀】
然而在職場中,這樣的Y世代的確與上一代有著迥然不同的工作價值觀。以往重視有使命的為工作終生奉獻,想的是我能為工作付出什麼,現在則多想著如何從工作中獲得自我成長與肯定;以往在工作中做生涯規畫,有公司才有自己,現在則在自己的人生中做未來規畫,有自己才有工司;以往服從師徒的倫理位階,不二話的要我們做什麼就做什麼,現在則要跟著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走,選擇能發揮興趣和才華的事,對於不合己意具批判精神;以往升遷必要經過漸進式的過程一步步爬,現在反對年工制,認同能力與專業,敢於秀出自己;以往職場互動表達含蓄,情緒內斂為主,現在則表達和情緒反應都更為直接;以往為了工作而生活,重視自己對工作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現在的工作是為了生活,重視的是有多少權利與福利可以過想要的生活

【與Y世代的溝通相處】
工作價值觀上根本的差異,是主管們與Y世代相處時最感頭痛的問題,但是,差異只是不同,如同特質般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在不停的角力拔河中,我們要如何盡可能造成雙贏而非雙輸的結果呢?以下有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哦!
1、各式教育訓練充實自我:Y世代相較於以往的世代,Y世代更為重視自我的成長與學習,除了舉辦多樣化的教育訓練以幫助其感到自我的成長而增進投入工作的熱情外,訓練的方式也應不只以單向傳授為之,自發性的主動擬定進修計畫、體驗和冒險學習、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一對一、上對下、兩人一組、同儕學習、合作競爭等等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都可讓Y世代感到公司對他們的用心與配合,而提升工作認同。
2、多欣賞和肯定他們的優點: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由於Y世代相對較在開放、保護及順遂的環境中生活,故對於讚美的需求較以往為高,主管能否「看到」他的好更是重要,英文好、電腦強、具國際視野、企圖心旺盛、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他們傑出之處,主管若平日能細心觀察並給予口頭上的鼓勵讚美,在關切輔導之前,能夠先肯定他良善的特質、動機和能力,再指出其需要修改之處,相信將會有更好的職場互動,也會讓Y世代更願意朝著正向的改變方向成長。
3、務必告訴他們「為什麼」:在鼓勵有自己的想法、更懂得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氣氛下成長的Y世代,傳統的高壓式或威權的領導已不再能吃得下,他們更無法說服自己就照著前人的經驗或說法做,而想有更多自主權的選擇和掌控機會;故主管在培訓他們之時,千萬不可惜字如金,要花多一些時間來與Y世代溝通,除了了解他們的期待及想法,更要將每一件事情為何要如此做?如此做的好處? 如果不如此的壞處和風險?等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使他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便會心悅誠服的認為這是自己所做的選擇,更投入工作並擁有更多的責任感。

在這個多元價值起飛的年代,「沒有對錯,只是不同」是與Y世代溝通相處的王道,主管們必須試著了解這個新勢力,並謀求與其和平共處之法;Y世代也需要將自己天馬行空的創意和變通力,與現實的實際工作職場結合,一起發揮最大能量以創造我們的未來。
 

來源:統一企業六月號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