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由伊莉莎白.吉兒伯特撰寫的小說,還是由茱莉亞.羅柏茲以精湛演技飾演女主角的同名電影,「享受吧! 一個人的旅行」都是一部相當具有各種感官享受的大眾娛樂,又是充滿深刻人生哲理的心靈成長教材。

 

<劇情簡介>

  內容描述莉茲看似擁有全世界女人想要的一切--老公、事業和房子,但富有的她依然覺得內心空虛而失落,活在整天鬱鬱寡歡的日子裡;雖是她一手摧毀了自己的幸福,但離婚的衝擊使莉茲面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她決定拋開一切,上路展開心靈追尋之旅。旅途中,透過義大利美食得到身體的慰藉,在印度靈修中獲得心理的救贖,最後意外的在峇里島莉茲找到了身心靈的平靜與生命中的真愛。

 

<失去和剝奪都會造成失落>

  相信大家在閱讀本書或觀看電影的一開始時,一定有與我相同的困惑--這個女人什麼都有了,她還在不滿什麼,還有什麼好使她整天悶悶不樂? 是莉茲太貪心了? 還是常見的為賦新辭強說仇呢? 在心理學中,失落的感覺可大致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失去,一是剝奪。 對於失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失去了親人、感情、工作,甚或是掉了一枝心愛的原子筆或一只耳環,相信都會因為這樣的失去造成失落的情緒。 而剝奪則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可能與外在世界中真的失去了什麼無關,而是覺得一種未被滿足、覺得不僅於此、覺得不甘心的失落,像是一位從小就沒有父母在旁的孤兒,當看到別的小孩與自己的爸媽手牽手的有說有笑,或是受傷時受到爸媽的關愛與疼惜時,那種不平衡、不滿足、內心的失落感就會很容易被挑起。

  而莉茲就是一個像這樣的女人,她不是真的失去了什麼,而是覺得自己的內心被剝奪了,一直以為自己跟一般女人一樣想要有個家、想結婚、想生個孩子,卻在此時突然發現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莉茲開始覺得自己的生命不該只是這樣,不該只是順著這樣的軌道終其一生。

 

<透過週哈里窗看見自己>

  心理學中有個很有名但簡單的概念,叫做「周哈里窗」,這是由X軸和Y軸相交所構成的一扇窗戶,透過這個窗子,你可以看到真實而完整的自己,但是我們卻常常讓灰塵掩蓋了透明無暇的玻璃,使自己看不清楚真實的樣貌。

   好奇你的周哈里窗長什麼樣子嗎? 不妨動動手畫一畫吧! X軸代表的是我自己是否知道,右邊是我知,左邊是我不知;Y軸代表的是別人眼中的你,上方是你知,下方是你不知; 由此就構成了我知你也知的「公開我」、我知你不知的「私下我」,、我不知但你知的「盲目我」和我你都不知的「潛能我」。我們都有在公開場合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有些面向是當我們獨處,或與某些特定的人相處時才會顯露出來的,而「盲目我」和「潛能我」則常常使我們這扇窗子看不清楚。

 

  試著寫下你所知道的自己,也問問他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吧! 如果那是你與大家一致同意的自己,想當然它就在「公開我」中囉! 而你自己知道卻不常展現出來的就列在「私下我」了,其中有沒有是別人眼中的你,但你卻覺得離這樣的自己好遠,或是你從不知道原來自己會帶給別人這樣的感覺和印像呢? 這部份就是在「盲目我」中了! 另外,還有沒有什麼你覺得雖然自己和別人都還未查覺,但是未來可以探尋的方向呢! 可列在「潛能我」中哦!

 

<擦亮你的心窗>

  所謂心靈成長,就是透過了解、面對、接納和轉化自己,努力擦亮盲目我,盡量開發潛能我的過程。莉茲透過的是一個人的旅行去擦亮自己的心窗,從義大利的美食響宴中,那些讓我們看了直流口水的披薩與麵條,不只是胃覺的體驗而已,那裡以「無所事事」為最高享受的生活態度,更是讓她從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原來,生活不一定要這樣過; 原來,事情並不一定要這樣做。 到了印度,靈修的本身並沒有帶給她多大的滿足,但在印度與她人互動的過程中,一來一往的衝擊,莉茲慢慢的看見了自己,也慢慢的貼近了自己的心。在峇里島,她已然更懂得自己,更懂得接納與等待,更懂得自己生命的定位,成為了一個暫新亮眼又使人動容的莉茲。

  你呢? 是透過什麼方法擦亮自己的心窗呢? 你想用什麼方式呢? 有些人透過旅行,有些人透過上些心靈成長的課程,有些人透過找他人談話,有些人透過禪修、冥想或瑜珈,有些人透過運動不管哪一種方式,祝福你都能抱持著享受的態度,開始這趟了解、面對、接納和轉化自己的旅程哦!

文:朱芯儀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