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公告
親愛的喜愛芯儀的朋友們! 我們部落格搬家囉~~ 請到新的部落格閱讀 http://juliavc.tw/blog 未來會在新平台繼續發文, 請大家繼續支持唷~

目前分類:人我關係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我關係向前行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下午讓我們輕鬆愉快的研習,我的名字是朱芯儀,我本身是個重度視障者,我第三個身分是

心理師。心理諮商是一門專業的技術,心理諮商的專業很難用語言去傳述,只要和人有關都和心理諮商

「人我關係向前行」就是要告訴大家一些方法,一些人際互動的智慧。現在有個數線,0到3分是破冰

,3-5分是相交,5- 7分是相吸,7-10分是麻吉。數線的最後是一面鏡子,因為人我關係到最後是照見

自己,透過「人」來調整自己的狀態,才可以擁有更多的朋友。

接下來要播九分鐘的微電影-相信,這部片有很深遠的涵義和今天的主題相關,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今天在座的老師和家長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做得到,我們大人習慣走在前面,拉著、拖著孩子,其實

身後引導才能看得更遠,家長和老師要怎麼協助突破關卡讓我們與人有更好的關係?要願意冒險、願

意放手,讓自己有一點點機會,開始走出去才是重要的。

首先我們看到的這一條數線,第一個階段-破冰。我高中時就讀松山高中,是普通學校,我在普

通學校裡面非常不普通,一班有55人,我在裡面很孤單,我覺得沒有人了解我,當時導師說我們班

有一個新生朱芯儀,希望大家多幫忙她。下課時,常常有一群人圍在教室角落,我告訴我自己一定

要主動認識同學,我問同學:「你們在玩甚麼?我也想參加。」同學說:「我們在看漫畫,你又看不

到,你回去坐好。」我當時不停地掉眼淚,我的心在淌血,憑良心問你們,你們覺得同學是故意排

擠我嗎?故意傷害我嗎?他說的是事實嗎?為什麼我會這麼難過?因為我不能接受我自己,我不能接

受自己變成視障者,我很難接納。所以當別人無心的一句話,我很心痛。但那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只要想到同學可以身手矯健的投籃,我就很難過,所以導致很多人不敢跟我做朋友,所有的人

都跟我保持距離。

是甚麼救了我?—— 手杖,我現在拿的很坦然、很驕傲。以前的我拿手杖的時候,我心裡都想

別人一定覺得我很可憐,以前的我很是很難接受自己是視障者,所以我不願意拿輔具,就像我們強

迫聽障者帶助聽器一樣。大家剛剛有看到微電影裡我的爸爸,爸爸為了訓練我獨立,寧願看著我

跌倒,當我跌倒時,我跑去輔導室大罵我爸爸沒有良心。最後輔導老師說:你知道你爸爸為什麼

要這樣做?你知道當你爸爸看著你跌倒卻不給你幫助,他心裡的感覺是甚麼?

拿著手杖就是獨立嗎?最重要的是心靈的獨立。成長過程讓我學到好大的功課,我當下才知道

我爸爸這麼愛我。我必須面對自己才有接下來的人生,因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所以接納自己是

很重要的,因此人際關係是從接納自己開始。我真的覺得障礙者有很明顯的殘缺,像是外觀或是

跟人互動一段時間別人就會發現,我告訴大家不要自卑,因為每個人都有殘缺,不管是外表或是

心裡,每個人都殘缺的部分。我搭高鐵時,曾經有個小男生看到我就問媽媽,那是甚麼?他媽媽就

說:沒禮貌。我後來就跟小男生說,這是手杖,因為姐姐看不到,手杖就像我的眼睛一樣。後來媽

媽就跑來跟我說:不好意思。一般人跟身障者相處時常常會覺得不自在,有點好奇又有點難以啟齒,

所以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要跟自己坦然、和平相處,別人才有可能坦然地跟我相處。所以

我現在在路上用手杖走路,對方會說:你是視障嗎?以前的我會覺得自己很可憐,但是現在的我會直

接跟他說:你好聰明,知道我是視障者。所以我們願意承認自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家長和老師要怎麼促進孩子自我接納?最好的方法就是幫聽障孩子找到楷模,連結資源。找到

更多同儕,讓孩子學習接納自己。

第二個階段-相交,在我高二的時候,老師說要我們去參觀名勝古蹟。我們這一組去基隆,基隆山

、和平島。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發現基隆真的很愛下雨,路上泥濘不堪,遇到一條大山溝,

五個女生、兩個男生,男生很快就跳過去了,女生則是一個拉一個走過,最後剩下我。他們想出一

個方法,兩位男生趴在山溝上,給我當橋,兩個女生一個推一個拉讓我很安全的走過去。後來去

和平島,一邊是岸邊,要跳過一堆大小石頭才能到海邊,一般人大概十分鐘就可以到海邊,我就跟

我同學說我在這邊等,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我的手腳各有一個人拉著我,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

走到海邊。公民老師最後把組員的作業給我看,每一個同學的作業都寫到朱芯儀,每個都寫到怎

麼做可以幫助朱芯儀?原來「我」也可以幫助別人,有不少同學因為這次經驗,後來選擇助人工作

的科系就讀,了解從彼此合作開始,施比受更有福?我自己認為施與受是一樣有福的,雖然我是接

受幫助的一方,但是當我向對方感謝時,同時也給對方鼓勵。受也是一種施,只要我們真心回饋

生活中會有很多人想很多方法幫助我們嗎?沒有一個人應該要理解我們,我第一次從高雄搭飛

機回來,我跟航空公司說我需要引導,結果小姐推出一台輪椅,我跟小姐說我是視障,我可以自

己走。最後我還是坐上輪椅。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應該由我們主動告訴他們,要告訴他

們怎麼跟我們合作,告訴別人怎麼幫我們,所以如何表達需求是需要學習的。不是代替他解決問題

,而是在身後協助他討論出問題解決的方法,這才是帶著走的能力。

5分熟以上,我們要怎麼推進人際關係?兩性關係只是人際關係的延伸。相吸最重要的原則-每

個人最關注的都是自己。我高一的時候人際關係很差,到了高二,我當選了全校票選的優良學生

,其實我不覺得我很優秀,但我是怎麼做到?當時我學習接納自己,和別人討論怎麼幫助我,除

此之外,我很注意我身旁的每個人,我會記得我身邊每個人的名字及生日,當我發現他們受傷,

我會馬上準備藥品,當我與一群朋友唱歌聚會時,我會注意被忽略的人,我會記得他們喜歡唱的歌

,我會記得每個朋友有興趣的東西,我把他們都放在我心上,當我開始這樣做的時候,我的朋友

越來越多了。

我們常常都只看到自己,這是人性,當我們要拓展人際關係時,我們要注意別人的想法、別人的

感受、別人的態度。需有同理心,願意把別人放在心上,才有可能拓展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互相的

,當我們把別人放在心上,別人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有人說:我的個性很直,很直不好嗎?直不會不好

,但傷人就不好。我們可以外圓內方,外表可以盡量圓滑,但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最後一個關卡,如果有一天我們想要跟別人成為知己,自我表露可以幫助彼此更拉近關係。

這個同學是我高中最要好的同學,有一天下課,我們正在打掃,我擦窗台,她已經掃完準備回家,我把

她拉到教室一個角落,問她:妳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她很驚訝,哭著說:「我奶奶過世了,我很難

過。我不想讓別人知道,但我真的很難過。」她跟我分享這件事情,我聽了好難過,因為她是我的好朋

友,所以我也一起難過,我跟她分享:「以前我阿姨過世時,我也很難過。」隔天,我們的感情更好了,

這就是從七八分熟的朋友變成麻吉。知己從自我表露開始,彼此分享越來越多事情,關係就會越來越靠近。

PPT上面有四個向度

第一個向度:我知你知就是公開我,例如我的職業、外表等。

第二個向度:我不知你知就是公眾我,就是我自己沒有發現的一些習慣,是別人告訴我,我

才知道的。

第三個向度:你我都不知。

第四個向度:我知你不知,有些我的事情,我要告訴你,你才會知道的,這是秘密我。

有些人很愛講話,但不一定有朋友,自我表露分享的時候需特別注意,談話深度要由外而內

例如:天氣、新聞時事(外部的事情)等再進而到我的求學經驗、我家裡的事情、我看待我

自己的方式(內部的事情),由外而內一點一點再一點(真心話大冒險),交朋友不是玩遊戲,

當你分享一點時,對方如果沒有回饋,表示對方沒有想要跟你再進一步,就不要再說更多了,

朋友交往是互相的,如果一方沒有想要繼續,那就不要自作多情,不要自己一頭熱,所以分享秘密時,

要感覺對方有沒有想要跟我們成為知己,沒有人要所有人都喜歡自己,但總有一些人會想要跟你成為朋

友。所以擇友是很重要的關鍵,要如何選擇? 價值觀相似就好,其他都可以不一樣,那樣的朋友會比

較是益友,至於個性不同或者喜歡的不一樣都沒有關係。

人際關係這件事情,不是說要怎麼樣去抓住朋友,而是要去覺察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要照見自己心

裡的狀態。怎麼樣跟自己做好朋友,進而去找到真正的好朋友,從自我接納:我怎麼看待自己開始;進

而與他人彼此合作:人跟人需要溝通才能當朋友;重視別人:把別人放在心上,真誠的去關心他人;最

後選擇適合的朋友,去自我表露,顯示更深層的自己。人生有二三個知己已經很幸福了,當你願意分享

自己更脆弱的地方,你跟對方就有可能成為知己朋友。

104學年度高中職視、聽障新生學習適應輔導座談會

朱芯儀心理諮商師專題演講-人際溝通

陳淑華老師整理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情真偉大
   撰文者: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怎麼這麼晚了還不睡?一天到晚都在上fb!」
  「手機費怎麼那麼貴? 在學校已經黏在一起這麼久了,怎麼晚上還有聊不完的話?」
  「頭髮幹嘛染成這樣?褲子好好的趕麻剪成這樣?」
  「叫你出去幫忙買個東西都叫不動,同學叫你去哪裡、去幹嘛你都去!」
   這些話語陌生嗎? 還是一點也不稀奇呢?

<同儕力量大>
  想想看,你有多少死黨、歸屬了幾個小團體、fb或line上加入了多少好友名單呢?
  洪蘭教授翻譯J. R. Harris所著「教養迷思」中,五百多頁的篇幅重點只講一件事:「同儕影響大,甚至大過親職教養。」。
    在我們越來越長大的年紀裡,慢慢托離家庭而投入學校與社會的懷抱似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然而,為什麼同儕對我們的影響力會日漸增加呢?
  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觀點中,青少年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自我認同」,而這樣的自我認同是需要經過把週遭他人當作一面鏡子,依據他們的評價、眼光、回饋來建立的,而同儕團體自然就是進入學校後最大的一面鏡子; 而且因為我們正在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總覺得父母或家人的關係都是上對下的,煩人又囉唆的,無法了解青少年的,所以自然就會更想與同儕新近、靠攏,希望能從團體裡享受更多溫暖的歸屬感。

<同儕的影響>
  想想看我們的同儕團體是怎樣的呢? 是不是有相同想法、意見、喜好? 有相同喜歡的人和同仇敵慨討厭的人呢?會出現本來不想做但因同儕說要,所以就去做了? 或是本來想要這麼做,但是同儕不要而做罷了呢?
   一個刀子有兩面軔,友誼對我們如此重要,但他正面的建設性或負面的傷害性也都是最大的哦!
<正面建設性>
* 安全避風港:在遇到家庭變動、遭人拒絕、遇到批評等不快情緒纏身之時,朋友可以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可以一起討論如何解決,也可以透過團體活動而抒解壓力,讓我們因為這樣的關係而覺得獲得支持而有了面對的勇氣。
* 建立自信:同儕團體是一面非常重要的鏡子,當我們所做的事、採取的行動、提出的種種想法獲得同儕團體的接納和認同時,都會顯著增加我們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優點而更加自我肯定。
* 互相增長學習:同儕之間會交換各種訊息,互相抵勵而形成良性競爭,增進學習動機與樂趣,如:共同組讀書會、考前溫習功課、一同做功課、學習才藝和技能、組織社團等等。
* 融入社會:因著同儕團體中難免會有摩擦與衝突,在處理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如何接納差異、彼此尊重、表達自己、互相融合之人際相處,而需學習做人處事,加速社會化的過程,使未來更能融入社會中。

  <負面傷害性>
* 壓抑個人獨特性:如果你很喜歡穿粉紅色的衣服,但他們都說汾紅色很噁心,你會敢常穿嗎? 由於同儕團體是集體行動,不管是表面上的穿著打扮、腦子裡的所思所感和行為表現上的一舉一動,都必需要在不違背團體的方向上才能獲得認同。
* 減少結交新朋友的機會:你屬於哪個小團體呢? 是否會與其他團體的成員多所接觸呢? 還是天天跟自己的團體成員黏在一起呢? 因為同儕團體是個半封閉性的小圈子,如果界線過於嚴明,則會縮小你與他人互動,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哦!
* 自卑感:有些同學可能因家庭環境、社經背景、學業成績、容貌體態、社交技巧等而不管怎麼樣總會遭到同儕拒絕,而未能打入任何一個團體中,使我們造成了自卑的心理,研究顯示,可能會有不敢有主見、放棄、疏離、逃避等,也會大大影響日後的人際互動。
*產生偏差行為: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本來覺得蹺課是一件不尊重老師、對不起家長也讓自己無法吸收知識的不良行為,但在同儕的慫恿下,如果不跟著他們一起蹺課反而會被嘲笑和看不起,所以一次兩次就覺得無所謂,蹺課是件自然的事了。本來你可能不想也不要的,但因為想尋求認可也只好趨附於團體的壓力之下,互相仿效、彼此支持、為這樣的行為找藉口,而塑造了自己的偏差行為。小問題如說髒話、不尊重老師、取笑同學、作弊;再嚴重為翹課、打架、抽菸、喝酒、嚼檳榔,大致吸毒、偷竊、犯罪、參加幫派,形成反抗權威,越演越烈,最後做出反社會的犯罪行為。

<選擇你的朋友>
    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未來呢? 你想要繼續往上爬還是向下沉倫呢?你選擇了跟如何的人當朋友,也就等於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怎麼知道他們是好是壞,要如何選擇朋友呢?

  <避開損友>
* 正確認識朋友:我們不要只是憑著同儕的外貌多吸引人、言談多好笑、功課怎麼樣、經濟條件如何來選擇朋友,而是要看到他的本質,是否善良、是否真誠待人、是否值得信任。
* 保持自主性:同儕團體的壓力的確是大的,但個人的原則和自主更是必需為了憾衛自己的未來而努力的,如果當同儕邀你一起去做些不正當或不是自願的行為時,你覺得立刻說「不」是非常困難的,可以用各種委宛,甚至逃走的藉口離開現場,也可以藉由許多外在助力,如老師、家長或其他同學來幫忙自己,事後則需評估這樣的朋友是否值得再來往,慢慢拉遠距離以免到後來無法脫身。
  <擴展益友>
    湯姆.雷斯在2013年所出版「人生一定要有的8個朋友」中,清楚的讓我們知道哪些朋友是益友,而你的身邊是不是這八種朋友都有呢? 如果還沒有,你需要打開心胸多去尋找這些友情哦!
* 支柱: 當你受了委曲或遭遇挫折時,他會站在你身邊安慰你,給你支持的正向力量,使你重新點然希望。
* 同好:他們和你有相近的興趣、共通的話題與抱負,你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一起創造精采的未來。
* 夥伴: 如果半夜突然遇到了什麼狀況,你可以打電話給誰而不怕被他罵呢?這樣的人,就是一直在我們身邊的伙伴,只要我們有需要他總是在一旁的。
* 中介: 不管是物質上、學習才藝、交友、課業上的想要,他們會為你一起想辦法怎麼搭起橋梁哦!
* 開心果: 總覺得與他們在一起就好開心、好快樂,空間充滿了不絕於耳的笑聲,內心也充滿了正面能量呢!
* 開路者: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都因為他們的分享而開擴了視野,而且總會鼓勵你嘗試接受些新的挑戰。
* 導師: 「良師益友」就是這一類型的朋友,與他們在一起不只能享受樂趣,還能向他學習更多待人處世的智慧,當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他也能分析事理和給予建議,使你往正確的路上前進哦!

<結語>
   選擇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有許多益友在身邊,不只可得到許多樂趣,更可互相學習而得到更多有益身心成長的滋養; 但若身邊被損友圍繞,只能讓自己在生活中迷失方向,最後可能不只賠上了青春的大好時光,更賠上了自己的將來。 所以,請拿出你的判斷力和勇氣,讓友誼發揮它正面的影響力,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TC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北國性騷擾North Country ----
   拒絕性騷擾,你可以這樣做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北國性騷擾North Country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內容敘述1975年在明尼蘇達州礦坑的故事,那時在礦坑工作的羅倫詹森與其他女同事們,為了謀取工作的經濟報酬,必須得長期忍受男同事們的性騷擾,從言語上的輕薄、到色情漫畫,更有甚者。羅倫詹森忍無可忍終於在1984年挺身而出控告那些不肖份子,最終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相信對大家而言,2006年的片子早已從記憶中淡忘,但翻開最近的新聞報導,校園性騷擾的案件卻曾出不窮,去年的六月,立法院首度將「性霸凌」納入性別平等教育修正案,未來如果對別人的性別傾向進行貶抑或攻擊、像是罵人"娘砲"或"男人婆",除了必須接受心理輔導,校方也將進行不同程度的處分; 而今年四月男部某特教學校也爆出集體性侵和性騷擾案件,使的校園安全亮起了紅燈。。
   在現今的社會中「自我保護」是必要的能力,然而,不論你是否遇過性騷擾,不論你是男生或女生,這一期就讓我們一同來關心這個不時會發生但卻常被忽略或隱忍未提的主題。


<我被性騷擾了嗎>
   性騷擾有非常多的型式:平面性騷擾像以文字表達不堪入耳的話語、展示委褻的圖片或撥放成人影片等;口語性騷擾,像拿身材、打扮大作文章、講黃色笑話、發出不雅的聲音等; 還有肢體性騷擾,像是偷拍、毛手毛腳、暴露性器官等;還有以性服務為交換利益的條件,像是利用約會佔對方的便宜、作為升遷調職及加分的條件等等。
    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被性騷擾了,有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自己的主觀感受」,有一種非自願、不歡迎且不舒服的感覺,即使對方覺得如此的行為並不會造成你的負面感受,或是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性騷擾的動機或意圖,但重要的是,關鍵是在被害者的主觀感受。

<遇到性騷擾該怎麼辦>
    誰都不願意遇到性騷擾的狀況,然而,如果不先即早準備,發生時我們常會六神無主、心浮氣躁的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現在讓我們來一起來想想如果真的發生性騷擾,我可以怎麼辦? 
  1. 破除迷思:「覺得被性騷擾很丟臉,覺得說出來更丟臉」這些迷思,會導致我們壓抑負面的感受,被騷擾不是你的錯,而是他的錯,這些迷思不只使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更嚴重,更讓這些加害者沒有受到應得的教育和懲戒。
  2. 健康明確的態度:當你有被性騷擾的感受時,千萬不要懷疑或忽視、壓抑自己的感受,要將自己的遭遇「大聲說、用力說、公開說」,有了這種健康勇敢的心態,再來就是要有堅定的態度,正面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悅和拒絕,不要沉默或採委婉間接抱歉的方式,更不要曖昧不明、模稜兩可,讓對方認為有可趁之機,反而會造成更大的誤會。
  3. 建立性騷擾處理的資料庫:平時就和家人、師長、同學多多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尤其是遇到性騷擾時可以如何處理,是要回瞪、立即起身或挪開身體、大聲呼救、反諷、找人支援還是用其他表示憤怒的行動,這樣的討論會使事情發生時的你更能冷青面對。
  4. 尋求資源:研究顯示,有越強社會支持力量與資源網絡的當事人,能夠從性騷擾的陰影中復原的機會是最高的,所以,多跟你覺得對自己、事情有幫助,覺得信任的家人、師長、同學、朋友或是專業的心理師多聊聊,一方面這些資源能夠幫助自己消化情緒,另一方面也能冷靜的討論是要採取法律行動還是透過如何管道申訴為宜,協助自己更有效的面對和處理。


  性騷擾不是開一句玩笑或是摸一下兩下的問題,而是尊重每個人是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是尊重身體自主權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建立「只要我不喜歡,你沒有權力這麼做」的價值觀,一起來關心和創造更自主、自律也自在的安全環境。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