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公告
親愛的喜愛芯儀的朋友們! 我們部落格搬家囉~~ 請到新的部落格閱讀 http://juliavc.tw/blog 未來會在新平台繼續發文, 請大家繼續支持唷~

目前分類:身為父母的你/妳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生小孩是我們共同的決定,也是好像缺了點什麼的遺憾,但感謝朋友們總不吝惜的分享育兒經驗,也讓我這看不見的阿姨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 這學期因好友的引見有幸參加了#芯福里情緒教育培訓,不只學習如何教孩子培養EQ,更是從家長們的身教做起,面對自己在關係中的所有焦慮、生氣、難過,做出更有智慧的行動決定。

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來賓是擁有成年孩子的父母,主持人問:「如果您的孩子生了重病,願意花多少錢治療呢?」父母立馬說「傾家蕩產都會救,只要有一線希望。」、「要我做資源回收也可以,就是要救。」、「我的命可以全折給他,只要他活下去。」。主持人接著又問:「那如果你們自己生了重病,願意花多少錢來治呢? 父母們更不假思索的回答:「頂多十幾萬吧! 錢還可以留給孩子。」、「反正人總有一死,我已經老了啊」、「不要造成小孩負擔就好,我無所謂啦!

不是每個父母都如此愛子女、但絕大部份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卻是無庸置疑的,他們看起來有時對我們殘酷、嚴厲的要求,不盡人情的無理、討厭的整天碎碎唸,卻是對自己殘忍,因為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擺明了是親子關係中必定付出所有的輸家。

沒有人是準備好了才當父母的,看著芯福里中每位講師、督導和家長們,願意為了教育而勇敢的承認、反省與改變,他們讓我再次體悟到對父母們的尊敬與感佩。衷心感謝我的爸媽,你們給我的禮物太多太珍貴,能成為你們的孩子是老天賜給我最大的福報,我也願向每位父母的精神看齊,如同他們疼惜孩子們般,用心善待每個接觸的生命,繼續盡力為社會付出我渺小但堅定的力量。

 

文:朱芯儀 Julia 心理師

照片出處:芯福里第五組大合照、此學期研習結業

0 芯福里結業証書IMG_0388.JPG

0 芯福里松山第五組全員合照IMG_0375.JPG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教育講座一直是我的熱愛,然而,卻看到有些人能因而擁有更多面對挫折的勇氣,轉念看待人生中的不如意,卻也看到好多同學像是在看柵欄後的黑猩猩,事不關己,更不可能得到成長的養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同理心」也許就是最關鍵的解答。當我們沒有同理心,拘泥於自我的小圈圈中,別人如何與我何干,不是冷漠,就是以欺壓別人顯示自尊,只能從自己親身的跌撞中學習,更有甚者,就算跌破了頭,撞斷了腿,還是別人的錯,產生的只有更多怨和恨。

    我們不怪孩子,同理他們,因為現在社會真的顯少有培養孩子同理心的園地,少子化和高工時,孩子浸泡在為我獨尊的3C世界裡,為什麼我要同理別人? 他這樣對我,為什麼我還要尊重他? 這些事又沒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要關懷他?

    根據許多研究證實,培養同理心最好的方式不是講理、規範或道德勸說,而是體驗教育。由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的專業視障老師們共同研發的「學生同理心工作坊」,就是一個快速讓同理心大門打開的環境,它有著一般團體合作的元素,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全然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他們被迫徹底放棄長久依賴的視覺,自動的與人緊緊依靠,自然的互相幫助,自發的領悟同理的重要。

    「黑暗不可怕,孤單才可怕」是每一個人在體驗黑暗後的共同啟發,同理心一直不是技巧問題,而是意願問題。76日和7日我們各有一場全天候的學生同理心暑期營,515日前報名只需1500元,詳情請參考下方報名資訊。同理心不是萬靈丹,卻是成長的開始,你願意給孩子這個難得又特別的機會嗎?

 

文:朱芯儀 Julia 心理師

 

    2019年黑暗對話學生同理心暑期營報名開跑了,不只有美味午餐,515日前報名,等於下午的外聘專業動力樂高課程是免費的喔! 反霸凌,從黑暗開始"開啟同理心",讓孩子打贏情緒這場戰!

💲活動專案價$1,800/   (515日前報名早鳥價$1,500/)

👉第一梯次201976(),招收對象:國小5~6年級

👉第二梯次201977(),招收對象:國中1~2年級

👉地點:104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174284

👉洽詢專線:02-8772-4190,業務代表Angela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4090254567732144880

 

 

10 abeb9e955b034979a3fb132bee35e810.jpg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謝遠茜在親子天下的平台上與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再一次向我這輩子最崇敬的男人--朱爸爸學習放手愛的智慧。

然而,在面對障礙之前,是一個孩子人格的養成,如果你覺得現在的我進退有距、有禮貌、懂分寸,完全得歸功我這輩子最深愛的女人--朱媽媽。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十多歲的陳媽媽,因為疾病坐在輪椅上,雖然經濟無虞,陳爸爸不喊苦的照料作息,遠在異鄉的子女也紛紛回家探望,但數度表露的輕生念頭卻嚇壞了大家。

 

   當談到以後的生活,陳媽媽驚恐的說:「我想都不敢想,我最怕變成別人的負擔,現在已經是陳爸爸的負擔了,以後怎麼辦?」

 

   我盡力地自力自強,然而無奈的是,有時候,是否成為別人負擔並不是全然操之在己的。

 

   因為疾病或意外,你必需靠人照料;因為體力日漸衰弱,你不得不依賴他人攙扶;但就算身體健全,因為心態和行為,你仍然可能成為他人沉重的負擔。哪一個人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呢?

 

   是否會成為負擔並不是重點,而是我們還能付出些什麼,讓自己即使在成為負擔之時仍能創造多一點點的價值。

 

   可是,你會問:「住在養老院有價值嗎?臥病在床有價值嗎?食衣住行都要靠人照料還有價值嗎?」

 

   曾經有人問佛陀:「你要我佈施,可是我什麼都沒有,拿什麼布施?」

 

   佛陀說:「你至少有五種東西可以佈施,「顏施」是用好的臉色待人,「言施」是多說好話,「心施」是誠心對人,「眼施」是善意的眼神,「身施」是幫助人!」

 

   對於以上的問題,我沒有答案,只能說: 我會努力的生活著,盡力預防任何會造成別人負擔的可能,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期許自己更注意,是給人慈善溫和的臉色還是老擺著一張臭臉、說出口的話是感恩關懷還是總在抱怨挑剔、跟人接觸時是真誠以對還是愛面子的假裝、眼神是帶著善意欣賞還是瞧不起、常想的是我可以幫他們什麼還是一昧希望別人幫我,如果上天要留下我,希望我們造成負擔的同時也能創造多一點價值,讓生命繼續發出微弱但溫柔的光亮。

 

文:朱芯儀 心理師

圖片來源:https://is.gd/qPr8BL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粉絲專頁:https://m.facebook.com/Julia.BlindCounselor

歡迎大家來我的粉專逛逛喔!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家一同乘車出遊,突然爸爸打了一個噴涕,媽媽馬上緊跟著唸著:「長命百歲」。

    不知道這是從哪裡傳過來的習俗,外國人好像也會說:「God bless you!

    爸爸連續又打了兩個噴涕,家教極好的媽媽反射式得補上幾句:「長命百歲,長命百歲。」

    猛然,媽媽好像從夢中驚醒,自言自語道:「要活那麼長幹嘛! 活的好比較重要吧!

    爸爸鼻子一養大喊:「怎麼搞的,我又要打噴涕了啊」

    媽媽馬上改口:「健康快樂! 健康快樂最重要!

 

    我常會在成長團體或生涯工作坊中,帶領價值澄清的活動,的確,「長壽」的這個價值幾乎從沒有入選過大家的排名中,也許是現在這社會與以往的價值觀真的有許多不同吧! 安樂死的這議題雖然還有所爭議,但是「放棄急救」,不要讓臨終的人多受不必要的折磨; 「安寧療護」不再積極治療癌末的人,而讓他們更無痛也更有尊嚴的邁向死亡,卻是能被廣泛大眾接受的觀念。

 

    至於是身體健康、心理快樂? 還是心理健康,身體快樂好呢? 「你你你,臉紅幹什麼? 想歪了嗎?

    不管如何,謝謝媽媽的提醒,我們不一定需要長命百歲,但一定要努力讓自己活得身心健康快樂哦!

( 文章來源:朱芯儀諮商心理師 粉絲專頁 )

目前顯示的是「10打噴嚏.jpg」

 

圖片來源:http://bit.ly/2cvJ5Ug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粉絲專頁:https://m.facebook.com/Julia.BlindCounselor

歡迎大家來我的粉專逛逛喔!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雨後有彩虹--協助孩子面對挫折
   撰文者: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老師,你知道嗎? 我不來上課不是因為我不喜歡唸書,其實是因為…我本來一直以為自己會考上xx大學,同學和老師們也都這麼認為,可是…可是…我卻考到了這裡!」
    「老師,我不明白為什麼他要背叛我,我長的很醜嗎? 我哪裡做錯了嗎? 我給他的愛還不夠嗎? 我真的好痛苦,常常看著自己的手腕,是不是劃一刀就沒事了啊!」
    「不是的! 老師,他們對我一點也不好,平常跟我有說有笑,但是其他人告訴我,其實他們背地裡都在罵我嘰笑我,我那麼信任他們卻換來這樣的結果,這就是我休學的原因。」

    大學,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人生另一個美好的階段,但也是可能出現許多風雨險阻的時刻,學業表現的未如預期、感情困境、人際挫敗…像一波一波的浪潮向他們襲來。

<逆境商數的時代>
   IQ(智力商數)已經老掉了牙,EQ(情緒商數)又要退流行了, 現在則是AQ(逆境商數)當紅的時代,也就是我們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根據保羅·史托茲博士的研究指出,若一個人的AQ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
觀,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親愛的家長們,你的孩子的AQ如何呢? 面對不如意的時候,他們常會感到人生已到了絕境般的無助無望嗎? 會處處抱怨、逃避挑戰、缺乏創意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又或者常常會半途而廢、自暴自棄呢?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又具高度競爭壓力的年代裡,協助孩子練就一身回應逆境的好本領,是我們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培養孩子高AQ的途徑一---擁有自信>
    在一張白紙上用筆在中央點一個黑點,之後詢問大街上的人:「你看到了什麼呢?」你覺得大多數的人會如何回答呢? 是的,就像你我一樣,我們都會說:「就是一個黑點啊!」 然而,佔據絕大版面的白底怎麼都沒人注意到呢?
    我們常只觀注在生命中讓人感到不滿、挫折、負面、不順心或失落的片段,並放大了這些黑點對我們的影響。 同樣的,我們也常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孩子,我們觀注的焦點不是他做對了多少事情,而是犯了什麼錯;我們從小的教育就不是從零分向上加,而不是從一百分向下扣,並在考卷上錯的地方畫上一個紅色的大叉叉; 而我們所給的讚美也常大有玄機:「雖然你碗都洗了,可是地板托的很不乾淨!」、「雖然你考試成績是進步了,可是還是七十幾分!」、「雖然你人是回來了,可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請問,我們看到的是黑點還是白底呢? 當我們以這樣的眼光看孩子時,他會怎樣看待自己呢?
   也許你會認為:「我們不也都是這樣長大的嗎?」但腦性痲痺患者孫嘉梁的母親如果也只看到這孩子的限制,他不會成為聯考狀元;而日本無手無腳的乙武洋匡也不可能成為富朝氣又有幽默感的人。
    何坊把我們聚焦的部份換個方向:「雖然你地板沒托乾津,可是碗都洗好了!」、「雖然沒考過七十分,但是這次你有進步了!」、「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你還是回來了!」我們同時看到了黑點和白底,但更聚焦在白色上。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雖有不足,但仍是有希望的、仍是值得被肯定和看重的,即使最後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在過程中的努力、進步、用心都是有價值也有意義的,他會從這一點一滴的互動中累積對自己的信心,而在面對逆境時,這股相信自己足以克服困難、跨越障礙的力量,就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培養孩子高AQ的途徑二---擁有問題解決力>
    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笑話: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請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小朋友會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做「糧食」,歐洲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做「短缺」,拉丁美洲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做「請」,美國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做「其他國家」,而台灣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己的看法」。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在低頭沉思和苦笑呢? 好慚酷卻好血琳琳的笑話啊! 尤其在現代少子化的浪潮裡,孩子從一出生就被期待和安排著,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肯定就是當個「乖寶寶」,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意見,就算有意見也常被「我這樣都是為你好」而否決;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是被安排妥當,不會有任何插錯和風險; 就算中途遇到困難,也有人出面幫忙收拾善後,或自動把障礙排除; 然而這樣,我們是在養花,還是在養小孩呢?
    「不要選音樂系啦! 現在學音樂的沒出路,還是學外語比較有保障,每個地方都需要外語人才啊!」、「參加什麼康樂社,對你的未來一點幫助也沒有,你們不是有個國際獅子會,還是全國論談的社團嗎? 這些對你未來比較有幫助!」「當學生的就是專心當學生就好,不要搞東搞西的,還想什麼打工,家裡又不是沒錢付你的學費,專心讀書就好,知道嗎?」。「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是身為家長普遍殷切的期判,但是,我們達成這期判的方式,卻是把孩子的翅膀折了,不讓他飛,成為我眼中的乖寶寶,一步一步走上我安排的道路。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想,因為這樣能使孩子少辛苦一些;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因為這樣孩子就能少走一點冤枉路; 但是我們忘記了,冤枉路也是一種學習,我們的人生中若不經歷個幾次的冤枉路,有可能成為現在的自己嗎? 如果我們養出來的孩子只是個活在別人眼中,等待著被安排的媽寶或爸寶時,我們如何期待他擁有自己面對挫折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允許你的孩子,讓他擁有一點不聽話的空間,讓他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面對問題,就算車子已偏離你期待的軌道,強迫自己忍住,安穩的坐在副駕駛座上陪他一起開車,不要把自己的手無意識的緊握著他的方向盤,記得提醒自己,你的好意反而會成為讓他不願也無能駕駛自己這台車的原因!

<培養孩子高AQ的途徑三---換個角度想>
    曾經有一對戀人一同搭乘一輛公車出去遊玩,當兩人下車之後,公車再度上路,但卻被突然掉落的大石塊擊中,造成車上許多傷亡。男生拍著胸大口的喘著氣說:「好險!好險! 我們已經下車了啊!,女生卻若有所思的懊悔道:「我們不應該下那輛公車的!」。
    每一個人都很看重自己的生命,相信你我的想法也跟這位男生一樣,但女生為何會如此懊悔呢? 她說:「因為如果我們兩沒要下車,公車就不會為了放我們而停下來,也就不會被落石擊中了!」
    你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嗎? 是啊! 誰說我們一定要如何想、如何看待、如何為事件解讀呢? 「這群同學白木的要死,我怎麼那麼倒楣要跟他們同組啊!」、「我的教授超機車了,寫好的作業又要我一改再改,我快煩死了!」、「我跟他有仇啊! 他老是那副看不起我的樣子,還在背後說我壞話,這種班級我待不下去了!」 除了這些,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角度可以思考呢?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還有心可以轉啊! 遇到挫折時,是否我們也能在傾聽孩子吐露憤怒與苦痛後,引導他看看不同角度的風景呢? 「如果沒有這麼一群白目的同學和你一起合作報告,你怎會知道要嘗試各種方法才能管理他們?」「如果沒有這個這麼機車的教授,你怎會知道現在的老闆有多難賜候?」「如果沒有他這樣看不起你,你怎會有這麼強的動力要証明自己?」 帶著你的孩子一起看到挫折背後可能帶給他的正向力量。
    我們不能改變事情,但我們絕對可以改變的是面對挫折時的態度。很喜歡一篇網路上流傳名為「不是得到,就是學到」的文章: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好失去的呢? 一切的不幸都會成為未來的幸好,化為前往更美好未來的基石。

<最強而有力的保障和祝福>
    看到孩子遭遇種種挫折,身為家長的我們,心疼、不忍但卻深深知道--「大學」僅是現實社會中小小的一塊縮影,我們無法期待自己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將來更有職場、人際、婚姻的種種考驗在等著他們,如何加強孩子們自身的裝備,擁有在困境中仍能乘風破浪的信心、問題解決力與換個角度看的智慧,才是真正保障您孩子未來的不二途徑,也是我們給予他最珍貴的祝福。

來源:北市大圓個緣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與痕---協助孩子面對失落
朱芯儀
一張張悲傷又充滿無奈的臉,在晤談室裡訴說著考進這所學校的失意、面對
自己和他人眼光的失望、親密關係的失去,懷著深深的希望,甚至認為擁有是如
此理所當然,但現實卻殘忍的讓我們逃也逃不開,躲也躲不過。
失落就像一波波海浪無情的向孩子們拍打襲來,看起來失去了表面事物,像
是一段親密關係、夢昧以求的學校、親人朋友的存在、健康的身體等等,但是其
實失落重擊的是我們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自我期待和自我價值,它狠狠的在心上留
下一道傷口,難過、悲傷、沮喪、挫折、憤怒、憂鬱、消沉都是可能在面對失落
時的反應,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曾經歷過無數的失落,看到孩子們這樣,我們是應
該袖手旁觀,等著他自己站起來,還是該趕快拋出救生圈,死拖活拖的也要把他
們拉上岸呢?
我們要如何陪伴孩子們熬過那種必然發生的痛楚? 如何協助他療癒自己受
傷的心? 如何支持他們在潮水退去後成為一個經過磨難後蛻變的生命呢? 我將
用我自己的生命故事,不講道理,只是希望以親身走過的體會,與大家一同探索
這個危機,也可能是轉機的難題。
一、接納
<敞開傷口>
國中的我,學業成績名列前茅,體育、音樂、美術也樣樣精通,更在競爭激
烈的科展得到全國第一名的最高榮譽,掌聲、讚嘆、羨慕的眼光唾手可得,燦爛
的前景自然展開在我眼前。
因為一顆八公分的腦瘤,我被迫休學兩年、出國兩次、開刀四次,我的命是
撿回來了,但身體的損傷卻讓驕傲的我生不如死,我看不見了,我成為了一個重
度視障者。
脫著這樣的身體與高中的明眼同學相處,就算我極力隱藏自己的苦痛,但看
到他們身手矯健的拿取東西、體育課時能投籃、看著螢光幕哈哈大笑…我就覺得
心好痛,這些事情我也能啊! 為什麼現在我都不能了! 老天怎麼那麼不公平? 這
些事情為什麼是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你們?
其中最不能接受的是我必需外出拿手杖,因為拿了手杖,不只我向自己,也
向全部的人宣告我是一個視障者。但是我又非得拿才能行動。
一次、兩次、三次…多拿了幾次手杖、多說了幾次我是視障之後,剛開始真
的邊走邊發抖,但慢慢我發現不用擔心別人會不小心傷害到我,也不用擔心有人
會橫衝直撞地撞到我,而且只要一亮出我的手杖,我不必費力喊「借過」,人潮
擁擠的街道馬上會自動分成兩邊讓我通行。
我發現,帶著這個身份好像就只是這樣,的確,我就是一個會帶手杖的視障
者。
<用關係創造接納>
在肉體上如果受了傷,我們很自然的會在消毒上藥後用紗布、ok 繃把它保
護起來,但因為失落而造成的心理傷口,我們絕不能因為把傷口保護起來就沒事
了,只要別人輕輕一戳,或是我們自己看到、想到、感受到都會血流不止,就算
表面上掩蓋的好像沒人知道,但那種隱隱作痛的心理感受卻騙不了任何人。
揭開紗布勇敢的「承認」就是面對與接受的第一步,一開始的確會有幾次刺
骨的疼痛,但是當傷口跟空氣接觸,不會再漠視它、會真實的感受到它,慢慢的,
他會結疤,不會再血流如注了。
而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如何協助孩子對我們敞開自己的傷口呢? 我特別強調
「關係」的重要,每一個人在面對失落的時候,很自然會有想躲、想逃、想避開
的反應,只有當兩個人的關係是好的、是溫暖而安全的、是值得信任的,孩子才
願意鬆綁這些紗布而讓你看到他最痛的傷,因為他知道你即使看到也不會數落他、
不會教訓他、不會再出言傷他;所以,一次次的,孩子願意敞開紗布的機會多了,
接納這樣失落的時候也即將來臨。
二、還原
<停止擴散>
同學們約我一起去看電影--貞子迷咒,這是一部日本恐怖片,以日語發音。
我既聽不懂、又看不見,有一位同學自告奮勇地表示願意幫我唸出字幕,我以為
這樣就一切ok 了!
但開演不到十分鐘,我就後悔了。我真的完全看不到,連同學翻譯給我聽的,
我都有聽沒有懂。我暗自埋怨:是誰說要來看電影的啊!
又過了十分鐘,當我慢慢放鬆、接受自己可能就是要在這裡無聊地待上兩個
小時後,我當下發現,其實我可以享受的還不少呢:我可以聽到杜比音響那種環
場震撼的效果,可以感覺到現場詭異、凝重的氣氛;還可以自導自演,任意地想
像同學跟我翻譯的每一字每一句,最後連大家看到貞子女鬼的臉變了的時候,我
還可以跟著一起尖叫。
當大家看完一場電影後,都很心滿意足,當然也包括看不見的我。
雖然還是不喜歡失明這件事,但我發現自己不再只是一直悔恨已經失去的,
還可以把心裡挪出一個位置,更去珍惜和享受目前還擁有的。
<用肯定協助看見擁有>
當傷口結疤,因為那樣的痛楚遍佈全身,我們以為自己滿身都是疤,什麼都
變了! 似乎認為一切就因這樣的失去而完了,但是失落真的造成了我們極嚴重的
打擊,但這只是完整人生中的一小部份,不是失去了活下去、站起來、往前跑的
無限可能。
比如面對失戀的孩子,當家長們試著陪伴孩子漸漸接受失去戀情的失落,我
們不是一昧的要求孩子看看他目前生活是多麼幸福,告訴他多少人要為經濟、學
業發愁,他應該知足了……等,而是用你的「肯定」多多讓他看到除了失去這一
塊,還有許多是他擁有的,像是:「我知道你很難過,但你還是這麼認真負責的
做完老師交待的事,你真的很好!」 讓他慢慢看到有些東西已然失去,但他的認
真負責卻沒有失去,而他生命中的許多東西也不會因失落而全然失去。
因著你的眼光,你不僅看到了疤,也看到了他身上許多美好的事物,這樣的
肯定也提醒著他,孩子才能慢慢還原那些疤痕,發現那不過是身上的一塊小疤,
而不會無限制的擴大,陷於更無法控制的恐慌中。
三、轉化
<限制是個禮物>
我發現我的點字在普通的時候非常難用,沒有字型怎麼讀文言文,不能顯示
圖片,甚至摸讀的速度也是一般明眼人看書的六倍慢。
可是三次應邀向全高中師生分享心路歷程時,點字卻變成了絕佳的秘密武器,
我暗自竊喜,沒有一個人發現我在「摸」小抄,還驚嘆於我的思緒敏捷又表達流
利呢!
另外還有一個莫大的收獲,在我分享時,有些人邊聽邊流淚,為我的不幸遭
遇而惋惜;有些人聽完後沈思,因為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失落;有些人從我身上
找到了勇氣與希望,願意一步一步地走出逆境。
我發現自己並不是只做特教宣導而已,而是帶給同學們一場親身體驗的生命
教育,也希望引導他們從自己的體會中找尋面對生命的態度,就是這樣的覺察,
讓我走上了成為一位用生命感動生命的心理師之路。
<用耐心支持轉化>
轉化是在傷口已經結疤並且慢慢還原成它原來的形狀之後,身為家長的我們
可以協助孩子們用另一個角度看待生命,用另一種心情迎接失落的方向; 但是轉
化何其不易?
當一個人掉到了深不見底的洞裡,甚至那人就是我的寶貝孩子時,我們該如
何做呢? 我們會為了救他而伸手用力想把他拉上來,但是,為什麼他不出來,
反而陷入更深的洞裡呢?
當面對一個正在傾訴心中委屈及傷心的人,我們常有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遞
上衛生紙」,再加上說些「不要難過不要哭」、「別想太多,事情總會過去的」、「你
應該覺得慶幸的,好險你現在就離開了他」…之類的話; 但是,這樣的安慰其實
並沒有幫助,卻只是在突顯我們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已,因為無法承受悲傷,我們
叫他擦掉眼淚不要哭;因為想不出要如何解決,所以叫他別想太多;因為不知還能
如何陪伴他,只好強迫他扭轉自己本來的情緒。 看起來我們的確好像有做出一
些「安慰」的動作,但這些動作卻拉遠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所以我們不是要用力拉他出洞,而是陪他進入洞裡,即使你覺得這點失落根
本不用這麼難過,即使你心中有許多想勸他想開點的OS,都請你耐下性子先傾
聽他,讓他先把心中的傷口敞開給你也敞開給自己,並且讓它結疤和還原後,因
著孩子看到你願意陪他進入洞裡,而願意和你雙手緊握,你才有機會一步一步的
帶領他從洞裡爬出來,與他共同討論從這樣的失落中他學會、領悟到、體會到了
什麼,化這道傷痕為他生命裡美麗的祝福。
人生的確有許多不公平,但失落卻是公平的,它必然會以各種型態、各種方
式、各種樣貌在我們的生命中發生,用關係讓孩子把傷口敞開結疤、用肯定還原
痛楚而不致蔓延延全身、最後用耐心將疤痕化為生命中美麗的彩虹,祝福我們一
起經歷人生路上的高低潮,陪伴孩子化危機為轉機。

來源:北市大圓個緣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

        下課後的小雄,丟了書包就坐在電腦桌前,與同學開始起勁的聊著msn。媽媽忍住想要叨念小雄別一回家就開電腦的慾望,但仍沒好氣的說:「等一下就開飯了,去洗手吧!」;見小雄沒有反應,媽媽大聲的再說了一次:「去洗手,叫你爸下來吃飯!」,小雄仍聞風不動;媽媽這回按奈不住的發火了:「一回家就打電腦,跟同學就有聊不完的話題,跟我就一句話也沒有!叫你去叫爸下來吃飯你也不動,真是白養你這個兒子了!」;小雄也生氣的說:「你不要什麼事都牽拖在一起好不好? 我只是有要緊的事要跟同學說不行嗎?爸不是等下就會自己下來了,幹麻去叫他啊!真的很煩耶!」唉!今天又是一個颱風過境、雷電交加的夜晚啊!
        有沒有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呢?你是不是也覺得青少年子女真的非常古怪,跟他們就像地球人和外星人一樣,根本無法溝通呢?或許你家的情況比上述案例好的多,但不可否認的,在張老師心理輔導的統計中,「親子衝突」是最大宗的困擾,而在我服務的過程中,也看見許多為了和青少年子女相處而前來求助的家長們。 
【親子關係是關鍵】
        許多研究皆顯示,能夠陪伴孩子渡過青春期風暴的關鍵就是在「親子關係」。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經驗,對於關係不好的人,即使他的話再對、再有道理、再正確,我們仍不想照著他的話去做;親子互動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要教導、勸導或引導孩子,只是跟他一味的拔河是沒有用的,他不但不會聽,更會像皮球一樣越大力的拍,就反彈的更高。
        問一問自己,你了解你的孩子嗎?你了解他內心的想法是什麼嗎?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他身上呢?你已經多長時間沒有與他好好聊聊了呢?沒有了解,又怎麼會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呢?父母是關係中的成人,是相對強勢的那一方,也是具有覺察和改變能力者,如果期待青春期的子女負起化解衝突、改善關係的責任,豈不是緣木求魚嗎?
【與青春期子女溝通的小撇步】
        與青少年子女互動最重要的就是給予他「自主權」,他們對於是否被尊重、被傾聽、被當大人看的感覺十分敏感,所以父母到底是假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還是真正把他的困擾、需求、抱怨放在心上考量,都是他們十分在意的。這個最基本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為與青少年的互動中,技巧只占20%,而態度則占80%,但有時,我們會不自覺的忘記了這個重要的態度,故以下我就整理幾個好學、好記又好用的小技巧,幫助大家能把這個重要的態度展現出來:
1. 堆疊上去:堆疊是什麼呢? 就是一塊接著一塊,與青少年溝通也是這樣的,當我們有不同的想法時,不是去抹殺、否定他的,而是在承認他的看法後,再堆疊上我的想法。舉個例子來說,孩子若認為同儕在聊天時,他一走進,大家就突然離開坐位了,一定是大家討厭他!父母通常會加以安慰和勸導,不是叫他別想太多,就是覺得他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了,有甚者,還有些父母習慣性的會給一些批評建議,以為這才是真正關心的表示,像是叫他應該自己反省是否哪裡真的有錯,應該要去跟同學道歉等等。而我們若使用堆疊上去的技巧則會說:「的確有可能,同學可能是不喜歡你,可是我也在想,會不會也有可能是同學們的話題正好聊完,或有什麼事要做,所以大家那時才會紛紛離開呢?」;用「我知道你覺得…,但我也看到…」的方式來與孩子互動,表達了我們深深的尊重,讓他覺得我的聲音的確有被父母聽見,他會更願意試著思考你堆疊上去的不同意見的。
2. 調換順序:調換什麼順序呢?就是把「雖然A但是B」換成「雖然B,但是A」。試著感受一下,當你聽到「雖然你地是都拖的很乾淨,但是碗還沒有洗」和「雖然碗還沒有洗,但是你把地拖的很乾淨」是不是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呢?你會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被看到,而且被肯定的,而對於那些做不好、還沒完成或犯錯的事,更願意努力達成,也會更願意接受別人覺得可如何做的建議。所以,當下次你對孩子有什麼不滿想要碎碎念的時候,記得調換一下順序,用「雖然你這次考的分數不盡理想,但是我有看到你這次比上次花更多的時間唸書」,或「雖然你每天起床後還是會拖拖拉拉,但是我看到你已經開始設定鬧鐘自己起床了!」來開場吧!
3. 我訊息:你是不是心裡在想,上述的這兩點技巧都用不上,因為我的孩子根本不跟我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也看不到他一點點的進步呢?如果你的孩子問題行為層出不窮,讓你只想糾正他的錯誤,那請你試試「我訊息」這個較不具關係傷害性的技巧吧!簡單來說,我訊息就是以「我」來做出發點,像是最前面的案例裡,面對一回家就上網聊天,又不聽話乖乖上樓叫爸爸下來吃飯的小雄,一般父母很常見的反應就是以「你怎樣怎樣、你如何如何、你都不…」的方式來指責小雄,雖然手沒有伸出來,但手指很明顯的就是對著他,而「我訊息」就是要請你手指指向自己,你可以這麼說:「我覺得很難過,我會擔心你只重視朋友都不重視父母了,你覺得我該怎麼辦才好?」,這樣的方式同時可表示你的不滿,但也同時表達了尊重,更要緊的是,可去除一些子女因為你的指責而必須防衛、爭辯或根本不理踩的可能,增進雙方有更多真正溝通的機會。
        親子關係有如銀行裡的帳戶,儲蓄就是做讓孩子舒服、喜歡的事,像是關心讚美孩子、抱抱他、鼓勵他;而關係的提款就是做讓孩子感到討厭、不方便、不舒服的事,像是糾正、命令、指責、限制。我們平時就要努力在親子關係的帳戶裡存多一點,如果帳戶裡不但沒有錢還是債務纏身,青少年是不可能會真心接納我們的管教的,唯有當親子關係是正數的時候,青少年子女才願意讓父母靠近,陪伴他、指引他一起走過青春期面對的種種困擾和難以言說的情緒矛盾。因為愛,所以我們願意試著調整自己,讓我們一起在親子關係的銀行帳戶中努力儲蓄吧!加油!

來源:0統一企業邀稿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

文章標籤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